天线背夹和具有该背夹的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18518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4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背夹和具有该背夹的天线,包括装配底板、垂直连接于装配底板上的一对装配夹板,装配底板包括底板主体、开设于底板主体背面并用于连接天线馈源杆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自底板主体背面凸出并用于限制天线馈源杆位置的至少一对限位凸包,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沿底板主体的长度方向排列,每对限位凸包均沿底板主体的宽度方向排列,且每对限位凸包均分别位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的两侧,每对限位凸包的间距与天线馈源杆的宽度相同。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便捷,通过至少一对限位凸包,使馈源杆被固定于底板主体时可卡接于限位凸包之间,确保馈源杆与天线背夹的连接紧密性与稳定性,进而提高天线的抗风性能与收发信号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背夹和具有该背夹的天线,适用于天线制造。


技术介绍

1、天线背夹是用于天线上的一种零部件,主要是将天线反射面与馈源杆、支架等结构连接起来。现有的天线背夹通常是由一工字形底板以及一对竖直设置于底板上的立板组合而成,如公开号为cn214625383u的专利中所涉及的背夹,即是通过工字形的安装板与天线反射面的凸面相连接,再通过衔接支架连接天线支架,而馈源杆则通过螺栓连接于工字形安装板上。现有技术中,馈源杆与背夹之间的连接结构,通常是分别在背夹底板与馈源杆端部开设位置对应的螺栓孔,再通过穿设连接螺栓进行装配固定,但由于螺栓孔与螺栓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就导致馈源杆与背夹装配完成后,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可位移的空间(如附图5中所示),并且由于天线需要安装在户外,当遭遇大风天气时,馈源杆很容易受风力干扰而产生位移,从而导致馈源位置产生变化,使得天线收发信号的稳定性降低,对天线的抗风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天线背夹和具有该背夹的天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背夹,包括安装于天线的反射面凸面上的装配底板(1)、垂直连接于所述装配底板(1)上并用于装配天线支架的一对装配夹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包括底板主体(11)、开设于所述底板主体(11)背面并用于连接天线馈源杆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2)、自所述底板主体(11)背面凸出并用于限制所述天线馈源杆位置的至少一对限位凸包(13),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2)沿所述底板主体(11)的长度方向排列,每对所述限位凸包(13)均沿所述底板主体(11)的宽度方向排列,且每对所述限位凸包(13)均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2)的两侧,每对所述限位凸包(13)的间距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背夹,包括安装于天线的反射面凸面上的装配底板(1)、垂直连接于所述装配底板(1)上并用于装配天线支架的一对装配夹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包括底板主体(11)、开设于所述底板主体(11)背面并用于连接天线馈源杆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2)、自所述底板主体(11)背面凸出并用于限制所述天线馈源杆位置的至少一对限位凸包(13),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2)沿所述底板主体(11)的长度方向排列,每对所述限位凸包(13)均沿所述底板主体(11)的宽度方向排列,且每对所述限位凸包(13)均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12)的两侧,每对所述限位凸包(13)的间距与所述天线馈源杆的宽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包(13)设置有至少两对,且至少两对限位凸包(13)沿所述底板主体(11)的长度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背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凸包(13)均设置为半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板(1)还包括至少四个安装部(14),且至少四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春辉严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斯威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