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9646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重型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控制系统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底端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油缸组和后起升油缸组,所述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进油口均通过分配阀与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阀的进油端通过液压泵与油箱连接;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回油口均与油箱连接;所述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进油口均通过阻尼式梭阀与活塞蓄能器连接用于减震。通过升降装置实现驾驶室整体或前后侧的升高,提高驾驶视野和操作安全性。并通过活塞蓄能器来实现对前、后起升油缸组中液压油进行储存或补偿,进而达到对驾驶室进行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重型叉车因其质量大,会配置实心轮胎,同时重型叉车多采用刚性悬架系统,通过固定轴装置和轮胎刚性支撑实现负载稳定性,驾驶室安装在车架上。实心轮胎因缺乏缓冲性能,导致整车减震效果差,尤其在坡道、颠簸路面等复杂路面中行驶振动传递明显。为了提高驾驶舒适性,现多使用减震座椅、安装减震装置(如橡胶垫、空气弹簧)来实现,但在不同路面使得驾驶室减震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重型叉车上的驾驶室通常是采用固定方式安装,使其高度固定,导致在坡道行驶时,驾驶室姿态与坡道一致,坡度较大时会引发驾驶员不适。而在上坡行驶时,驾驶室会随之后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造成行驶过程中的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2、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底端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油缸组和后起升油缸组,所述前起升油缸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包括驾驶室(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200)的底端安装有升降装置(100),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油缸组和后起升油缸组,所述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进油口均通过分配阀(6)与控制阀(5)连接,所述控制阀(5)的进油端通过液压泵(3)与油箱(1)连接;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回油口均与油箱(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升油缸组包括分别安装在驾驶室(200)前侧底部的前油缸一(16)、前油缸二(17),用于控制驾驶室前侧的高度;所述后起升油缸组分别安装在驾驶室(200)后侧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包括驾驶室(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200)的底端安装有升降装置(100),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前起升油缸组和后起升油缸组,所述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进油口均通过分配阀(6)与控制阀(5)连接,所述控制阀(5)的进油端通过液压泵(3)与油箱(1)连接;前起升油缸组、后起升油缸组的回油口均与油箱(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升油缸组包括分别安装在驾驶室(200)前侧底部的前油缸一(16)、前油缸二(17),用于控制驾驶室前侧的高度;所述后起升油缸组分别安装在驾驶室(200)后侧底部的后油缸一(11)、后油缸二(12),用于控制驾驶室后侧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6)与前起升油缸组之间串接有前分流阀(10),分配阀(6)与后起升油缸组之间串接有后分流阀(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起升油缸组与油箱(1)之间连接有前可变阻尼节流阀(15),后起升油缸组与油箱(1)之间连接有后可变阻尼节流阀(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油缸一(16)、前油缸二(17)、后油缸一(11)、后油缸二(12)上均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阀(5)、分配阀(6)的信号端均与控制器(1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驾驶室姿态控制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猛张洪凯刘浩王艳平王法录陈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