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及匹配和调节模拟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59304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模拟发动机涵道内,经过前风扇后气流的供气系统A和用于模拟双涵道风扇发动机的内、外涵道及调节结构并进行涵道间流动试验的涵道试验段C,以及在供气系统A和涵道试验段C之间的总压控制系统B;并提供了双涵道间流动匹配和调节模拟方法,通过不断调整阀门的运动规律离散为多个稳态工况进行试验测量或对阀门的运动过程进行动态测量,用以满足多种试验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涵道喉部流通面积的连续可调,并与涵道入口总压控制系统协同配合,保证试验段入口条件稳定的同时成功复现多种不同匹配及调节工况下的多涵道间的流动特性,为深入探究涵道间耦合机制与流动演化规律提供了重要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的多涵道风扇涵道间流动及调节试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1、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结合涡扇发动机低速高经济性能和涡喷发动机高速高机动性能,是下一代战机的理想动力装置。相较于传统涡扇和涡喷发动机,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在风扇压缩系统结构复杂,引入了多涵道、多可调部件结构。相较于传统风扇压缩系统,多涵道结构导致风扇压缩系统各部件匹配变得困难,容易出现稳定裕度下降、涵道间流动损失增大的问题。

2、因此建立自适应多涵道风扇压缩系统多涵道试验平台,开展自适应多涵道风扇压缩系统涵道间流动匹配及调节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多涵道间相互作用和流场发展规律的理解。

3、目前针对多涵道间流动匹配及调节规律试验平台多采用全环形多涵道试验平台或者涵道喉部流通面积固定的试验平台。对于全环形多涵道试验平台,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并对气源流量需求大,试验成本高。对于涵道喉部流通面积固定的试验平台,由于不同涵道间匹配及调节规律复杂,流量变化大,使得涵道喉部流通面积变化范围大,所需试验件数量大,需要频繁更换试验件,试验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模拟发动机涵道内,经过前风扇后气流的供气系统A和用于模拟双涵道风扇发动机的内、外涵道结构并进行涵道间流动试验的涵道试验段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气系统A包括气源(1),气源(1)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电控阀(4)和第二电控阀(5)相连通,且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安全截止阀(2)和第二安全阀(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稳定段(6)和第二稳定段(7)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总压气动探针(8)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模拟发动机涵道内,经过前风扇后气流的供气系统a和用于模拟双涵道风扇发动机的内、外涵道结构并进行涵道间流动试验的涵道试验段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气系统a包括气源(1),气源(1)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电控阀(4)和第二电控阀(5)相连通,且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安全截止阀(2)和第二安全阀(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稳定段(6)和第二稳定段(7)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总压气动探针(8)和第二总压气动探针(9)的开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发动机双涵道流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控机(13)内置有pid控制系统,工控机(13)是通过pid控制系统的pid算法将脉冲、方向信号传输给阀门运动控制器的,用于保证试验过程中的来流总压稳定。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掩刚梁熙文王思维雷雨宸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