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8710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电池本体设置有电极结构,电极结构包括多条副栅,副栅至少部分平行于第一侧边,且沿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极性相反的两种副栅交替设置;沿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副栅包括多个第二缺口和多个连接部,第二缺口和连接部相邻设置,多个第二缺口将副栅分隔为多段,其中,第二缺口部位为空缺断开结构;多条互联条,互联条均沿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设置,串联相邻的电池本体;任一条互联条与一种极性的副栅的连接部电连接,在另一种极性的副栅的第二缺口部位,互联条至少部分与电池本体的表面接触。本申请可以节省更多的绝缘胶,降低绝缘胶成本,节省出一部分工艺耗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伏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在光伏电池行业中,在使用互联条将相邻的两个电池片进行串焊时,为了保证互联条和与之极性相反的副栅之间绝缘性能的可靠,通常在电池本体的表面印刷绝缘胶(俗称绿胶),通过绝缘胶将互联条与副栅绝缘隔离。

2、然而,当前电池片表面上电极结构的设计,在实现互联条和与之极性相反的副栅绝缘时,需要消耗使用较多的绝缘胶,导致光伏组件物料成本的增加,还导致了制造工艺时长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旨在解决传统光伏组件消耗绝缘胶较多的问题。

2、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3、多个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电池本体设置有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包括多条副栅,所述副栅至少部分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且沿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极性相反的两种所述副栅交替设置;

4、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副栅包括多个第二缺口和多个连接部,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连接部相邻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缺口将所述副栅分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缺口部位设置有绝缘胶,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互联条与所述绝缘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缺口部位设置有绝缘胶,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互联条与所述绝缘胶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副栅还包括多个第一缺口,多个所述第一缺口位置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副栅在所述第一缺口部位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缺口部位设置有绝缘胶,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互联条与所述绝缘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缺口部位设置有绝缘胶,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互联条与所述绝缘胶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副栅还包括多个第一缺口,多个所述第一缺口位置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副栅在所述第一缺口部位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置处所述副栅连续贯通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条与所述连接部直接接触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条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具有第一底部,所述互联条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具有第二底部,所述互联条位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缺口之外的部位具有第三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条所述互联条中,沿所述电池本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底部、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三底部中任意两个底部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5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条所述互联条中,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互联条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具有第一宽度,所述互联条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至少为所述第二宽度的1.3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缺口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二缺口具有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缺口具有第二长度,所述互联条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圆丝互联条,所述第二长度至少为所述圆丝互联条直径的2倍;或,所述互联条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扁丝互联条,所述第二长度至少为所述扁丝互联条宽度的1.5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缺口位置,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互联条与两侧所述副栅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之和在200μm-6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缺口具有第二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二缺口的所述副栅的端部设置有绝缘胶,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两处所述绝缘胶之间的间距在1.8mm-5mm。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缺口所在部位,所述副栅的端部与所述连接部搭接导通,且所述副栅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电池本体的一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冬生陈维强张煌王肖飞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