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槽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8700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2
本申请涉及一种沟槽MOS器件,包括衬底和外延层,外延层上设置有多个多晶硅栅极且多个多晶硅栅极嵌入外延层设置,多晶硅栅极的底部和侧面设置有栅氧化层,外延层上垂直注入P型轻掺杂离子形成有P型体区,外延层上垂直注入N型重掺杂离子形成有高浓度N型掺杂区,高浓度N型掺杂区位于多个多晶硅栅极之间,多晶硅栅极之间垂直注入P型重掺杂离子形成有高浓度P型掺杂区,高浓度P型掺杂区位于高浓度N型掺杂区中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沟槽MOS器件制造方法,以多晶硅栅极作为自对准掩膜进行源极注入,同时在多晶硅栅极上生成掩蔽氧化层后进行注入,凸出的栅极与掩蔽氧化层的组合,进一步控制偏移,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沟槽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沟槽mos(trench mos)器件因其垂直沟槽结构,相比传统平面mosfet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rdson)和更高的功率密度,广泛应用于功率半导体领域(如电源管理、电机驱动等)。

2、在传统沟槽mos制造中,p型体区(p+区域)n型源区的注入通常依赖光刻掩膜的多次对准,如果光刻对准精度不足(如±500å以上偏移)或刻蚀、离子注入过程中存在工艺偏差,会导致p+区域与栅极的相对位置不一致,形成区域偏移。

3、p+区域偏移会改变沟道长度和电流路径,若p+区域偏离栅极正下方,沟道有效长度增加,电流流经的电阻路径变长,导致rdson增大;反之,若偏移过近,可能引起局部电流集中,rdson波动,同一晶圆上不同器件的p+区域位置差异,会导致rdson在芯片内呈现显著离散,影响功率器件的并联应用和系统热管理。

4、同时p+区域偏移也会导致沟道内掺杂浓度分布不均,或有效沟道长度变化,进而使vth偏离设计值,vth离散会导致同一芯片上晶体管的开启时序不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沟槽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和外延层(2),所述外延层(2)上设置有多个多晶硅栅极(7)且多个多晶硅栅极(7)嵌入外延层(2)设置,多晶硅栅极(7)的底部和侧面设置有栅氧化层(6),外延层(2)上垂直注入P型轻掺杂离子形成有P型体区(8),外延层(2)上垂直注入N型重掺杂离子形成有高浓度N型掺杂区(9),高浓度N型掺杂区(9)位于所述多个多晶硅栅极(7)之间,多晶硅栅极(7)之间垂直注入P型重掺杂离子形成有高浓度P型掺杂区(11),所述高浓度P型掺杂区(11)位于所述高浓度N型掺杂区(9)中部,外延层(2)上生成有层间介质(12),层间介质(12)上刻蚀有倒梯形的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槽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和外延层(2),所述外延层(2)上设置有多个多晶硅栅极(7)且多个多晶硅栅极(7)嵌入外延层(2)设置,多晶硅栅极(7)的底部和侧面设置有栅氧化层(6),外延层(2)上垂直注入p型轻掺杂离子形成有p型体区(8),外延层(2)上垂直注入n型重掺杂离子形成有高浓度n型掺杂区(9),高浓度n型掺杂区(9)位于所述多个多晶硅栅极(7)之间,多晶硅栅极(7)之间垂直注入p型重掺杂离子形成有高浓度p型掺杂区(11),所述高浓度p型掺杂区(11)位于所述高浓度n型掺杂区(9)中部,外延层(2)上生成有层间介质(12),层间介质(12)上刻蚀有倒梯形的接触孔,接触孔的底部与所述栅氧化层(6)和所述高浓度p型掺杂区(11)相接,接触孔内形成有第一金属层(13),层间介质(12)上形成有第二金属层(14)且第二金属层(14)与栅氧化层(6)和高浓度p型掺杂区(11)相接。

2.一种沟槽mos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沟槽mos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先在所述外延层(2)生成第一缓冲氧化层,然后在第一缓冲氧化层上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形成所述硬掩模层(3),硬掩模层(3)为氮化硅,硬掩膜层(3)与所述光刻胶(4)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氧化层,第一缓冲氧化层和第二缓冲氧化层均为二氧化硅,第一缓冲氧化层的厚度为50a-500a,第二缓冲氧化层的厚度为100a-200a。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炜周永振杜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万芯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