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6908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在碳化硅衬底外延生长之前,对碳化硅衬底C面进行减薄操作,以使碳化硅衬底Si面为凹面;定量控制碳化硅衬底Si面的翘曲度,以减小碳化硅厚外延片的翘曲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首先在碳化硅衬底进行外延生长之前,对碳化硅衬底C面进行减薄操作,从而改变衬底的厚度分布和应力状态,促使碳化硅衬底Si面呈现凹面形态,并且对碳化硅衬底Si面的翘曲度进行定量控制,实现整个碳化硅厚外延片的翘曲度减小,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内应力的过度累积,从而提高后续器件的良率和性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硅基器件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难以满足对超高压功率器件应用领域的需求,碳化硅(sic)作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代表,以其优异的材料性能,将成为超高压厚外延材料的首选,高质量厚层外延材料也将成为未来碳化硅外延工艺竞争的焦点。目前碳化硅厚外延片均存在随外延厚度增加翘曲度逐渐变大、变凸的问题。外延片翘曲度过大会使其内应力累积,导致后续器件良率降低,也会造成光刻精度下降和后续介质层沉积不均匀,进而降低器件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外延片翘曲度过大,还可能导致载流子迁移率分布不均,影响器件导通电阻、击穿电压等关键参数,从而导致器件性能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延片翘曲度过大,导致后续器件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外延生长之前,对碳化硅衬底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碳化硅衬底外延生长之前,对碳化硅衬底C面进行减薄操作,以使碳化硅衬底Si面为凹面;定量控制碳化硅衬底Si面的翘曲度,以减小碳化硅厚外延片的翘曲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预研磨包括先后进行的粗研磨和精研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粗研磨采用粗砂轮加工,精研磨采用精砂轮加工;所述粗砂轮为1000~3000目,所述精砂轮为50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碳化硅衬底外延生长之前,对碳化硅衬底c面进行减薄操作,以使碳化硅衬底si面为凹面;定量控制碳化硅衬底si面的翘曲度,以减小碳化硅厚外延片的翘曲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预研磨包括先后进行的粗研磨和精研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粗研磨采用粗砂轮加工,精研磨采用精砂轮加工;所述粗砂轮为1000~3000目,所述精砂轮为5000~50000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厚外延片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研磨碳化硅衬底之后,对碳化硅衬底c面进行抛光、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帅房玉龙芦伟立王波韩明睿王启蘅权世崴侯钧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