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和液流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56204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和液流电池系统,液流电池电堆由多个液流电池单体串联组成,液流电池单体包括双极板与电极板一体化结构、电池隔膜与膜框一体化结构以及珠串帘式喷嘴阵列;珠串帘式喷嘴阵列设置于液流电池单体的正反应腔室内和/或负反应腔室内,且珠串帘式喷嘴阵列设置于膜框中间的空腔与电池隔膜的中心位置的膜反应区内;珠串帘式喷嘴阵列包括多个以预设距离排列成阵列的喷嘴单元,用于将电解液喷射至相应电极板和/或相应反应腔室的隔膜上进行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珠串帘式喷嘴阵列将电解液在反应腔室内均匀喷射出来进行反应,解决了液流电池由于电解液流速分布不均所导致的界面传质效率低下且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液流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和液流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1、液流电池作为一种大规模储能技术,凭借其功率与容量解耦、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液流电池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关键挑战:其一,在沉积型液流电池(如锌基、其他在电极侧具有沉积物特征的液流电池体系)充放电过程中,电极表面电沉积层的均匀性与致密性直接影响电池效率与循环稳定性。常规液流设计易因电解液流速分布不均或界面传质限制,导致沉积生长、局部堆积等问题,进而引发短路或容量衰减;其二,电池隔膜界面处的离子迁移速率与电解液扩散效率制约了极限电流密度的提升,尤其在涉及大电极面积与高功率需求的使用场景中,传统流场设计难以实现高效、均匀的界面传质。

2、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优化流道结构(如蛇形、叉指型流场)或引入多孔电极材料以改善电解液分布,但受限于传统流动模式的层流特性,对电极/电解液/膜各界面微区传质的调控效果有限,更容易产生界面极化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电池电堆由多个液流电池单体串联组成,所述液流电池单体包括双极板与电极板一体化结构、电池隔膜与膜框一体化结构以及珠串帘式喷嘴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的多个所述喷嘴单元通过多个导管实现纵向连通和/或横向连通,形成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沉积型液流电池中,所述液流电池单体还包括具有设定孔隙率的丝网,所述丝网设置于具有金属沉积现象的反应腔室内;所述丝网与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组合形成珠串幕式喷嘴阵列;p>

4.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电池电堆由多个液流电池单体串联组成,所述液流电池单体包括双极板与电极板一体化结构、电池隔膜与膜框一体化结构以及珠串帘式喷嘴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的多个所述喷嘴单元通过多个导管实现纵向连通和/或横向连通,形成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沉积型液流电池中,所述液流电池单体还包括具有设定孔隙率的丝网,所述丝网设置于具有金属沉积现象的反应腔室内;所述丝网与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组合形成珠串幕式喷嘴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珠串帘式喷嘴阵列的喷射形式包括单侧电解液喷射形式以及双侧电解液喷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预埋在所述膜框中,且所述导管的至多一端完全埋没入所述膜框内形成堵头,所述导管未形成堵头的端头伸出所述膜框外。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念慈
申请(专利权)人:纬景崇聚能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