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尤其涉及除磷生态浮床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生态浮床(ecological floating bed,efb)原位水修复技术在磷污染水体修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操作灵活、不增加占地、消浪等优点生态浮床广泛用于水库、湖泊、沼泽等因波浪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地区,或是有景观要求的封闭水域。但是,传统浮床技术除磷多依赖于富集植物的吸收作用,深度净化效果差。为了提升除磷效果,相关技术中有将具有除磷作用的材料作为基质的技术方案,但是研究发现,虽然除磷基质的加入能够显著增强浮床的除污性能,但有机物逐渐分解造成的局部水质酸化以及吸附饱和等原因,将导致基质中磷的释放,影响生态浮床除磷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磷生态浮床及其应用。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磷生态浮床,其基质采用负载fe的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磷超积累植物采用五月艾。
3、进一步地,其具体包括:
4、浮板基体,其上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其基质采用负载Fe的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磷超积累植物采用五月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置物孔为多个,且在浮板基体上均匀布置,置物孔布置密度为6-12孔/m2,和/或,所述植株盆上上直径14-18cm,下直径10-15cm,高10-18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植株盆的种植量为2-6株/盆。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的用量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其基质采用负载fe的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磷超积累植物采用五月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置物孔为多个,且在浮板基体上均匀布置,置物孔布置密度为6-12孔/m2,和/或,所述植株盆上上直径14-18cm,下直径10-15cm,高10-18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植株盆的种植量为2-6株/盆。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磷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的用量为1-4kg/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华春,廉法钦,安晓强,苗时雨,刘会娟,曲久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