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吸附材料组合物、电池元件、电池、电池组、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二次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容量保持率和环保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2、在众多二次电池中,含有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因其较高的离子传导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电解液中的金属杂质对这些二次电池的危害十分严重。金属杂质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电池原材料和生产过程容易引入金属异物,金属异物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被氧化形成金属离子,扩散至电解液中;另一方面,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例如三元镍钴锰材料,由于晶体结构坍塌也会造成金属溶出。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金属离子会通过电解液在电池中扩散,随电解液迁移至电池负极侧发生沉积,堵塞离子的传输通道,造成电池内阻增大。此外,金属离子还有可能催化电池体系各类副反应,造成电池产气,引发电池容量保持率性能下降等问题。
3、因此,降低金属杂质对电池的影响,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包括内核以及覆盖于所述内核至少部分表面的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基团包括氨基、亚氨基、咪唑基、吡啶基、氰基、磷酸盐基、硫醇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聚合物包括来自酰胺类单体、亚胺类单体的结构单元、咪唑类单体的结构单元、吡啶类单体的结构单元、氰类单体的结构单元、磷酸盐单体的结构单元、硫醇类单体的结构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类单体包括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包括内核以及覆盖于所述内核至少部分表面的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基团包括氨基、亚氨基、咪唑基、吡啶基、氰基、磷酸盐基、硫醇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聚合物包括来自酰胺类单体、亚胺类单体的结构单元、咪唑类单体的结构单元、吡啶类单体的结构单元、氰类单体的结构单元、磷酸盐单体的结构单元、硫醇类单体的结构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类单体包括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聚合物还包括羧基和/或羟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羧基来源于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包括第一内核以及覆盖于所述第一内核至少部分区域的第二内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交联层包括来自环氧类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自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自有机硅类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类化合物包括环氧氯丙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内核与所述壳层的质量比为(0.05~0.75):1。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聚合物包括羧基,所述羧基占所述酯基的摩尔百分比为0.1%~2.5%。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kda ~300kda;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溶胀率为70%~430%。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贵,王常耀,石澍晨,赖健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