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玻璃或陶瓷材料上印刷的电子照相印刷设备的显影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992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玻璃或陶瓷材料上印刷的电子照相印刷设备的显影单元,具有色粉供应(30,32)和色粉施加装置(38),色粉通过色粉施加装置(38)释放到显影装置(18)上且显影装置(18)可与光电导体(10)形成平面接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显影装置(18)具有导电纤维的纤维涂层(19),其拾取色粉且与光电导体(10)接触以转移色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玻璃或陶瓷材料上印刷的电子照相印刷设备的显影单元, 具有色粉(toner)供应和色粉施加装置,色粉通过色粉施加装置被释放到显影单元上且可 以使得显影装置与光电导体平坦接触(flatcontact)。 而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显影单元的用于在玻璃或陶瓷材料上印刷的电 子照相印刷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披露一种这样的显影单元,其中,由于一方面显影辊与光电导体之间另 一方面显影辊,计量辊与施加辊之间的强烈机械接触,产生相对高的压力。由于这些压力, 在高印刷速度下,色粉颗粒部分熔化、涂抹且形成膜状施加物。该施加物可残留在显影辊上 或在完成部分区域多少被转移到光电导体上。因此,传统的电子照相印刷设备仅能以相对 较低的印刷速度操作。 由于显影辊和光电导体之间的强烈机械接触形成对于显影来说足够大的辊隙,磨 损常常发生在传统的显影单元中的这两个部件上,由于速度差,其可导致摩擦发生在边界 区域。对于施加辊和计量辊上的接触点也是如此,特别是由于功能的原因旋转方向必须相 反且速度差必须相对较高。如果使用具有导电性的功能色粉、陶瓷和导电色粉,这磨损仍将 显著变大,因为这些色粉具有增加磨损的作用。 在传统显影单元中使用尺寸为5-10ym的色粉颗粒,一层或两层的色粉层可被形 成,其仅为约8-15ym厚。在更厚的非导电色粉层厚度的情况下,对于显影必须的电势差 (potential difference)不能充分的起作用,以使得不是所有色粉颗粒都被转移到光电导 体。 传统单元主要实施例为用于DIN A3和DIN A4格式。给定这些相对小的宽度,仍 可较好地实现例如辊和光电导体的部件的足够准确性。 把相同的部件直接用于大格式,例如36"宽度,不是容易实现。考虑直径公差,圆 周运动的不准确性和下垂、光电导体处的距离和辊隙可改变并使得色粉施加变得不均匀。 在传统的显影单元中,色粉必须带有约50-100 i! C/g的非常高的电荷,以使得该 装置稳定地运行。该摩擦电荷必须通过摩擦产生,其发生在施加辊上,电荷的水平必须被保 持直至显影辊和光电导体之间接触。这些装置对于湿气非常敏感,因为电荷可被显著影响, 依赖于主要的大气湿度。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限定一种用于电子照相印刷设备的显影单元,其避免了前述 问题且提供高质量印刷图像且具有较小磨损。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子照相印刷设备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影单元的有利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因此,显影装置具有导电纤维的纤维涂层,其拾取色粉且与光电导体接触以转移 该色粉。每个纤维都能拾取多个色粉颗粒,以使得色粉施加物可被增加到30-50 m,而在传 统的单组分系统中仅可实现10-15ym。由于各个纤维的良好导电性,多个色粉颗粒被沉积 在各个纤维上且形成强烈、均匀且松散的色粉群。 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组分显影单元,与使用色粉和载体的传统的两组分显影系统 相比,可实现相同或更高的色粉层,因为导电纤维在功能方面或多或少替代了导电载体。 显影装置可具有显影辊,其具有圆周地施加纤维涂层的辊体,该辊体设置在距离 光电导体一定距离处,该距离小于纤维涂层的纤维从辊体突出的高度,且该辊体不与光电 导体直接接触。由于在显影辊和光电导体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因此不产生压力,使得色粉颗 粒不部分地熔化。由此可实现高印刷速度。可能的直径容差、圆周运转不准确性和下垂没 有影响,因为辊之间没有接触。 由于在整个显影过程中,没有机械力作用在色粉颗粒上,对于各种类型的定影,可 以以最优方式设定蜡的比例。由于没有压力,不会发生在已知的单组分系统中发生的"涂抹 和形成膜"。 预定电势或偏压电压可被施加到显影辊,以相对简单和准确地设定层厚。 在光电导体和显影辊的纤维涂层的接触区域,压痕(indentation)或压区(nip) 可形成在显影辊的纤维涂层的纤维结构中。由于显影辊和光电导体之间没有机械接触来形 成用于显影的足够大的压区,在两个部件上发生的磨损相当小。 色粉施加装置可具有施加辊,其设置在距离显影辊的辊体一定距离处,该距离小 于纤维涂层的纤维从辊体突出的高度,辊体不与施加辊直接接触。在施加辊上也发生较小 的磨损,因为部件之间仅通过纤维涂层发生接触。 为了把色粉从施加辊转移到显影辊,预定的电势可被施加到施加辊。 为了降低色粉层厚度,计量辊可被设置在显影辊上,设置在距离显影辊的辊体一定距离处,该距离小于纤维涂层的纤维从辊体突出的高度,辊体不与计量辊直接接触。在计量辊上也发生较小的磨损,因为这些部件之间仅通过纤维涂层发生接触。 预定电势可被施加到计量辊以去除过多的色粉。 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计量辊和光电导体之间,施加附加电荷到色粉颗粒的色粉 充电电晕可被设置在显影辊上。由于色粉还被设置在上游的充电电晕均匀地充电,且由于 纤维材料的高导电性使得相对于光电导体的放电点的电势清楚地且均匀地存在,因此在显 影期间可期望较高和较均匀的层厚。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文字中,通过使用优选实施例并参考所附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在 附图中 图1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在玻璃或陶瓷材料上印刷的电子 照相印刷设备;禾口 图2以示意性放大视图示出了接触区域,其中光电导体和具有涂层的显影辊经由 涂层的导电纤维接触。具体实施例方式经由色粉附件30,其具有并入的色粉供应装置(未具体示出),色粉从色粉盒被传 送到沿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传送和混合螺杆24的区域。水平传感器28报告正确的填充水 平给印刷设备的电子控制器(未示出)。电子控制器基于传感器信号按照需要请求新色粉。 由传送和混合螺杆24形成的单回路系统把色粉传送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施加 辊38。施加辊38主要由通过摩擦起电为显影辊18的涂层19充电的材料组成,例如EP匿、 NBR或PU泡沫。施加辊38的宽度约为960mm,直径约为50mm,邵氏硬度A约为50°且孔眼 大小约为200 ii m。经由偏压电压到内芯轴的连接部,约-600至-800VDC的偏压电压可被施 加到施加辊38。施加辊38具有约500K0hm/cm的电阻。 由于反向旋转,施加辊38施加色粉到具涂层的显影辊18,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具涂层的显影辊18的旋转速度对施加辊38的旋转速度的比为1 : 0.5。施加辊38和具涂 层的显影辊18的辊体17之间依赖于纤维涂层的高度设定一小间隙。 涂层显影辊18的主体由EP匿、N服或PU泡沫组成且设置有碳纤维、导电丝绒或导 电尼龙丝群的纤维涂层19。纤维涂层19的厚度约为1至2mm,其突出超过辊体17。涂层显 影辊18的宽度约为960mm,主体的直径约为50mm,具有约50°的邵氏硬度A,且具有纤维涂 层19的外直径为约52-54mm。经由偏压电压到内芯轴的连接部,约-200至-400VDC的偏压 电压可被施加到涂层显影辊18,且后者具有500K0hm/cm到2M0hm/cm的电阻。 在替换实施例中(未示出),代替设置有纤维涂层的显影辊,还可使用具有适当纤 维涂层的适当的显影带。显影带然后绕偏转辊上运行,在施加辊和光电导体之间被引导。 在色粉施加到涂层显影辊18的过程中,色粉通过摩擦起电而被充电,其附着到涂 层显影辊18的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玻璃或陶瓷材料上印刷的电子照相印刷设备的显影单元,具有色粉供应装置(30,32)和色粉施加装置(38),色粉通过色粉施加装置(38)释放到显影装置(18)上且显影装置(18)可与光电导体(10)形成平坦接触,其特征在于,显影装置(18)具有导电纤维的纤维涂层(19),其拾取色粉且与光电导体(10)接触以转移色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特尔琼安德烈亚斯舍恩伯格克里斯琴霍尼科尔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欧洲平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