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带后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239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9 19:05
本技术公开一种工作带后置模具,包括相匹配对接的凸模和凹模,凹模在入料侧具有凹陷的焊合室,焊合室中开设有贯通凹模的模孔,模孔与所生产的型材轮廓相对应,模孔包括悬臂段,焊合室底部开设有凹陷的工作带后置凹槽,工作带后置凹槽位于模孔的悬臂段。本技术的工作带后置模具中,在凹模上与型材悬臂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工作带后置凹槽,将该部位下沉,加快流速。对于未采用此种下沉结构的模具,型材中的高悬臂就会偏向一边;而本方案利用流速差异性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本方案能够使此类难生产的型材具有更高的良品率及成型质量,尤其适用于型材跨度较大且在靠近端部位置具有较长的悬臂的型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铝型材挤压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工作带后置模具


技术介绍

1、铝型材挤压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对原料铝棒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从模具凸模模芯和凹模模孔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获得所需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型材;该间隙对应位置称作工作带。现有的挤压工艺在生产具有较长悬臂的型材时,悬臂容易发生偏摆;例如对于图3所示的型材,其边缘的悬臂末端容易向内倾斜弯曲,难以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带后置模,解决现有模具生产的型材悬臂易偏摆的问题,实现将局部的工作带后置,从而调整流速,避免偏摆,提高型材良品率。

2、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作带后置模具,包括相匹配对接的凸模和凹模,凹模在入料侧具有凹陷的焊合室,焊合室中开设有贯通凹模的模孔,模孔与所生产的型材轮廓相对应,模孔包括悬臂段,焊合室底部开设有凹陷的工作带后置凹槽,工作带后置凹槽位于模孔的悬臂段。

3、进一步地,工作带后置凹槽位于悬臂段宽度方向的一侧。

4、进一步地,工作带后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带后置模具,包括相匹配对接的凸模(1)和凹模(2),其特征在于,凹模(2)在入料侧具有凹陷的焊合室(3),焊合室(3)中开设有贯通凹模(2)的模孔(4),模孔(4)与所生产的型材轮廓相对应,模孔(4)包括悬臂段(5),焊合室(3)底部开设有凹陷的工作带后置凹槽(6),工作带后置凹槽(6)位于模孔(4)的悬臂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带后置模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带后置凹槽(6)位于悬臂段(5)宽度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带后置模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带后置凹槽(6)的范围覆盖悬臂段(5)的局部或者整体。</p>

4.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带后置模具,包括相匹配对接的凸模(1)和凹模(2),其特征在于,凹模(2)在入料侧具有凹陷的焊合室(3),焊合室(3)中开设有贯通凹模(2)的模孔(4),模孔(4)与所生产的型材轮廓相对应,模孔(4)包括悬臂段(5),焊合室(3)底部开设有凹陷的工作带后置凹槽(6),工作带后置凹槽(6)位于模孔(4)的悬臂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带后置模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带后置凹槽(6)位于悬臂段(5)宽度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带后置模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带后置凹槽(6)的范围覆盖悬臂段(5)的局部或者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带后置模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带后置凹槽(6)的悬臂段(5)位于模孔(4)靠近边缘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带后置模具,其特征在于,工作带后置凹槽(6)的深度为0.5mm~1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招海棠韦超华廖永景廖结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兴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