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锚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1129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肩部锚定装置,该肩部锚定装置设有:肩部锚定件(38),在该肩部锚定件(38)中形成有插通孔(40),织带(24)插入穿过该插通孔(40);以及滑动板(50),该滑动板(50)覆盖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滑动板(50)处的开口部(52)的上缘部(52A)与在肩部锚定件处支撑织带(24)的支撑区域(42)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尺寸,B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侧处的间隙尺寸。上缘部(52A)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152A)形成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织带(24)扭曲时,后部(152A)邻接该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在卷取织带时,能够防止和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插通孔的织带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的拉出变得顺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肩部锚定装置仕+細+丄 ]乂小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肩部锚定装置,该肩部锚定装置支撑从其中插入 穿过的织带的中间部。
技术介绍
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肩部锚定件的可滑动地支撑织带的织带支撑部例如布置在立柱的上部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 2001-80460)。在这种装置中,当巻取织带时,为了防止穿过肩部锚定 件的插通孔的织带扭曲,覆盖织带支撑部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的盖的下 缘伸出,并且在该盖的下缘与织带支撑部之间设定有基本等于织带厚 度的间隙,并且使该间隙成为用于插入穿过织带的间隙。然而,在传统结构中,在基本上朝着车辆前侧拉出织带时,织带 干涉盖的下缘,并且存在不能顺利进行织带拉出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在于提供一种肩部锚定装置,在该 肩部锚定装置中,当巻取织带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插 通孔的织带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的拉出变得顺利。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包括肩部锚定件,该肩部锚定 件设置在车辆侧部处,从而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 旋转,并且在该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 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以及盖部件,该盖 部件设置在所述车辆侧部处从而不能旋转,并且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 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所述织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成在所述盖部件中, 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所述肩部锚定件处支撑所述织带的支 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 侧的间隙尺寸,B是后部侧的间隙尺寸,并且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 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织带扭曲时,上缘 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邻接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 曲部分。根据上述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该肩部锚定件在车辆侧部处布置 成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该肩部锚定 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 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因此,在巻取织带时以及拉出织带时等等, 肩部锚定件根据拉动织带的方向旋转。此外,盖部件在车辆侧部处布 置成不能旋转,并且覆盖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织 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 成在盖部件中。因此,即使拉动所述织带并且肩部锚定件旋转,织带 也比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穿过盖部件的 开口部。当车辆乘员在拉出织带时朝向车辆前侧拉动织带时,肩部锚定件朝向车辆前侧绕所述轴线旋转,并且织带穿过开口部的车辆纵向方向 上的前部。在此,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肩部锚定件处支撑织带的支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 侧处的间隙尺寸,B是后部侧处的间隙尺寸。因此,对于被朝向车辆前侧拉动的织带来说,在拉出时难以干涉开口部的上缘部,并且该织 带被顺利拉出。当在巻取织带时朝向车辆底侧拉动织带时,肩部锚定件朝向车辆 底侧绕所述轴线旋转(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织带穿过开口部的车 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在此,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6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上,当织带扭曲时,所述后部邻接织带的扭 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该扭曲部分。在巻取时,织带邻接开口部的上缘 部处的后部,并且扭曲部分被纠正,并且此后,织带穿过插通孔且被 巻取。请注意,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处的间隙包括在拉出织带时织 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至少前端部所经过的区域,而车辆纵向方向上 的后部侧处的间隙包括在重新巻绕织带时织带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至 少后端部所经过的区域。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开口部的上缘部 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上缘部处 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肩部锚定装置,开口部的上缘部设有延伸部, 该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 向上的后部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向车辆底侧突出。因此,在巻 取织带时,织带被引导到插通孔,同时扭曲部分由延伸部纠正,并且 织带穿过插通孔并被巻取。根据上述结构,存在如下良好效果,即在巻取织带时,在织带被 引导到插通孔的同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织带的扭曲。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肩部锚定装置中,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车辆 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可以设定在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 侧的位置,该顶部是肩部锚定件处的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肩部锚定装置,开口部的上缘部处的车辆纵 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 位置,该顶部是肩部锚定件处的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因此,在巻取织带时,在织带在肩部锚定件的顶部处折回之前,织带邻接开口部 的上缘部处的后部并且扭曲部分被纠正,之后,织带在顶部处折回, 穿过插通孔并被巻取。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肩部锚定装置,存在如下良好效果在巻取 织带时,在织带的扭曲变大之前能够纠正扭曲部分。如上所述,根据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存在如下良好的 效果在巻取织带时,能够防止或抑制穿过肩部锚定件的插通孔的织 带扭曲,并且能够使织带的拉出变得顺利。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配备有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座椅安 全带装置的总体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从车辆座舱内侧观看的状态下的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 的肩部锚定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处被剖切的状态下的与本发 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图6的线3-3的横截 面)。图4是示出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处被剖切的状态下的与本发 明实施例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图5的线4-4的横截 面)。图5是示出在织带被拉出的状态下的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肩部 锚定装置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在织带被巻取的状态下的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肩部 锚定装置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的结构)将通过使用图1至图6来描述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肩部锚定装置的实施例。请注意,这些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侧,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侧,而箭头IN表示车辆横向方向上的内侧。图1中以透视图描述了用于坐在前座10上的车辆乘员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2。如该图所示,为车辆用座椅的前座10被构造成包括座垫14,车辆乘员坐在该座垫14上;座椅靠背16,该座椅靠背16可 倾斜设置在座垫14的后端部处且变成用于车辆乘员的背靠;以及头枕 18,该头枕18设置在座椅靠背16的顶端部处使得其高度可调,并且 头枕18支撑车辆乘员的头部。用作车辆乘员保护装置的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12布置在前座 10处。座椅安全带装置12配备有用于约束车辆乘员的细长带状的织带 24。织带24的一个端部被锚定到织带巻取装置(巻收器)28的巻轴上, 该织带巻取装置布置在中立柱26的下端部附近。此外,织带24的另 一端部被锚定到锚定板30上,该锚定板30固定于车辆地板20。织带24的中间部由设置在车辆侧部22处的中立柱26的上部的肩 部锚定装置36的肩部锚定件(滑动接头)38支撑,使得织带24的中 间部自由地插入穿过肩部锚定件38。此外,织带24的中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肩部锚定装置,包括: 肩部锚定件,所述肩部锚定件设置在车辆侧部处,从而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所述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以及 盖部件 ,所述盖部件设置在所述车辆侧部处从而不能旋转,并且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所述织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所述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所述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成在所述盖部件中, 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所述肩部 锚定件处支撑所述织带的支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的间隙尺寸,且B是后部侧的间隙尺寸,并且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所述织带被扭曲时,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邻接所述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所述扭曲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6-1 147121/20071.一种肩部锚定装置,包括肩部锚定件,所述肩部锚定件设置在车辆侧部处,从而能够绕大致沿着车辆横向方向走向的轴线旋转,并且在所述肩部锚定件中形成有插通孔,细长带状的织带的纵向方向中间部插入穿过所述插通孔并被折回和支撑;以及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设置在所述车辆侧部处从而不能旋转,并且所述盖部件覆盖所述肩部锚定件的车辆座舱内部侧,用于通过所述织带的开口部沿着由于所述肩部锚定件的旋转而形成的所述插通孔的旋转轨迹形成在所述盖部件中,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缘部与在所述肩部锚定件处支撑所述织带的支撑区域之间的间隙被设为使得A>B,其中A是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前部侧的间隙尺寸,且B是后部侧的间隙尺寸,并且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后部被设定在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当所述织带被扭曲时,所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邻接所述织带的扭曲部分并且能够纠正所述扭曲部分。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的上 缘部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在所 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处,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朝 向车辆底侧突出。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的所 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被设定成位于比如下顶部更 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上述顶部是所述肩部锚定件处的所述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开口部的所 述上缘部处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所述后部被设定成位于比如下顶部更进一步朝向车辆座舱内部侧的位置,上述顶部是所述肩部锚定件处的 所述支撑区域的最上面区域。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肩部锚定装置,其中,所述后部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泽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