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及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0945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底盘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由机架、行走机构和摆臂组件构成,其中行走机构含主动轮、履带等部件实现动力传输与支撑,摆臂组件由前摆臂、拉杆等组成。各组件间相互连接,主动轮与机架相连并啮合履带,多个负重轮串联后与履带限位配合,且通过摆臂和拉杆能够调整负重轮位置。当面临不同地形或载荷变化时,摆臂组件通过拉杆驱动负重轮动态调整位置,自动优化履带接地长度与压力分布,无需复杂控制系统即可实现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提升履带底盘装置在复杂地面的通过性与稳定性,同时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盘,特别涉及一种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及履带式联合收获机


技术介绍

1、在当前水稻收获作业场景中,水稻联合收获机普遍选用履带式底盘。这一选择主要基于履带式底盘独特的力学优势,其接地比压相对较小。在收获机穿梭于稻田开展作业时,较小的接地比压能有效降低对稻田土壤的单位面积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减轻对稻田土壤的压实程度,在保护稻田土壤结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稻田土壤压实已然演变成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期且高频次的机械作业对稻田土壤产生了深远影响。机械反复碾压使得底层土壤颗粒排列愈发紧密,板结情况持续加剧。相关数据表明,如今耕作层厚度正处于持续减小的不良态势,经大量实地测量统计,目前耕作层厚度普遍仅维持在11至17厘米之间,远低于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理想厚度范围。

2、cn222692349u公开了一种再生稻联合收割机行走底盘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包括底盘机架、左右行走轮系、橡胶履带、行走变速箱、无级变速器,所述左右行走轮系设于底盘机架的两侧,两条所述橡胶履带套设于左右行走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包括:机架(1)、行走机构(2)、摆臂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板(11)、支撑板(12),所述底板(11)与所述支撑板(12)之间能够通过多个气压缸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压缸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气压缸组件(41)、第二气压缸组件(42)、第三气压缸组件(43),所述第一气压缸组件(41)、第二气压缸组件(42)、第三气压缸组件(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包括:机架(1)、行走机构(2)、摆臂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板(11)、支撑板(12),所述底板(11)与所述支撑板(12)之间能够通过多个气压缸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压缸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气压缸组件(41)、第二气压缸组件(42)、第三气压缸组件(43),所述第一气压缸组件(41)、第二气压缸组件(42)、第三气压缸组件(43)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与所述支撑板(12)之间,所述第一气压缸组件(41)、第二气压缸组件(42)、第三气压缸组件(43)的活塞杆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板(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与所述支撑板(12)之间还设置有导向回位机构(44),所述导向回位机构(44)一端与所述底板(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比压自适应调节的履带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还包括托带轮(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肇顾瞻华苏展张正中熊永森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