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煤气混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850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煤气混匀器,该管道煤气混匀器包括主筋板、次筋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的斜条,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固定于煤气管道的内壁并与所述斜条以同心圆圆弧布置,即以网状盘的形式布置,以使通过煤气管道内安装的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匀器后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的成分混合更加均匀,在管道煤气混匀器局部顺流和碰撞混流,这样既减少了阻力损失,又达到了将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混合均匀的目的,从而可以顺利进行热值控制,进一步确保钢产品的加热控制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炼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煤气混勻器。技术背景管道煤气混勻器广泛应用于钢铁厂煤气混合站热值测量仪前的混合煤气主管上, 其作用在于使同一煤气管道内的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混勻后形成 成分更均勻的混合煤气,以保证煤气热值测量的准确性。。现有的静态混合器因介质压力大,为了达到煤气混勻的目的,其内部设置有钢板, 从而导致其流过的介质产生的阻力损失较大,一般用于高压力0. 2 0. 5MPa的管道上不同 介质的混合,且静态混合器的管径及工艺管径较小,一般管径约在DNlOOmm DN450mm,由 于其内部的钢板形式复杂,加工难度大,制作成本高,不适合钢铁厂煤气混合站混合煤气管 径在Dm400mm DN3500mm,煤气压力在4kPa 20kPa的场合。个别工厂生产的静态煤气 混合器即使管径大,但其结构复杂,整体运输和安装困难,不便于拆卸和灵活组装,价格高, 同时阻损也偏大,也不适用于钢铁厂煤气混合站的低压大管道,因此绝大多数钢铁厂的煤 气混合站均不使用这种静态煤气混合器,特别是先混合后加压的煤气混合加压站更无法使 用,其原因在于煤气压力低,约4kPa左右,因而不允许阻力损失太大,否则混合煤气太低后 将导致煤气加压机停机不能运行。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将先混合后加压的混合煤气的热值仪 安装在加压机之后,这样煤气热值测量效果好一些,但测量点离混合站焦炉煤气流量蝶阀 太远,热值信号的滞后太大,不利于混合煤气的热值控制,使控制系统常处于震荡状态。如 果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压力太低,采用先加压后混合的方式的话,其设备投资成本较高,混 合后的煤气压力约为20kPa左右,煤气混勻的状态差,煤气热值测量结果也不准确,其原因 为低压大管径的高炉和焦炉煤气混合后成层流状态,煤气混合管内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混 合不均勻,导致在混合煤气管道上安装的热值仪测量不准确,热值在高炉煤气热值(低热 值)、混合后的控制热值(中间目标控制热值)、焦炉煤气热值(高热值)之间震荡,不能测 出混合煤气的真实准确的热值,导致混合煤气的热值不能参与混合煤气的热值控制,无法 准确的控制焦炉煤气流量,也无法使煤气混合站送出准确合格的稳定热值的混合煤气,从 而影响混合煤气使用对象如加热炉、热处理炉等的燃烧控制及温度控制,最终影响钢产品 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煤气混勻器,该管道煤气混勻器能够将之前成 分混合不均的层流状的煤气混合管内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转变 成煤气成分混合更均勻的紊流状的混合煤气,减少煤气混勻时的阻力损失,确保测出的混 合煤气热值真实准确,以顺利进行热值控制,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道煤气混勻器,该管道煤 气混勻器包括主筋板、次筋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的斜条,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固定于煤气管道的内壁并与所述斜条以同心圆圆弧布置,即以网状盘的形式布置,以 使通过煤气管道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的成分混合更加均勻,避免 出现层流现象。同一直径圆周上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相邻圆弧段上斜条的倾斜方向彼此相 反,所有同心圆上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同角度的一组斜条倾斜方向相同,或同时向内 或向外流动倾斜,即两种不同倾斜方向的斜条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彼此交错布置, 这样规律布置的主筋板和次筋板与斜条使煤气通过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后,在管 道煤气混勻器局部顺流和碰撞混流,这样既减少了阻力损失,又达到了将高炉煤气和焦炉 煤气混合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的成分混合更加均勻的目的。在离煤气管道中心线最近的圆周上,向内流动倾斜的斜条为直线斜条,向外流动 倾斜的斜条为圆弧斜条。所述主筋板从中心圆Φ300πιπι沿煤气管道的内壁延伸,当同心圆的直径小于Im 时,所述主筋板为4个并分别与所述斜条和煤气管道固定连接,这4个主筋板呈90°正交 并将圆周分为四等分;当同心圆的直径在Im 2m范围内时,所述主筋板之间均设置次筋 板,并且这些次筋板之间呈90°正交,所述主筋板和次筋板之间成45°夹角并将圆周分为 八等分;当同心圆的直径在2. 1 4. Om范围内时,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再次增设次筋 板,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次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的夹角均呈22. 5°并将圆周分为十六等分; 上述次筋板和斜条的数量及布置随所述煤气管道的直径增大而以上述规律增设。所述主筋板和次筋板靠煤气管道内侧的端头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煤气管道的内 壁在安装所述主筋板和次筋板的位置焊接有开有槽型孔的钢板支架,所述主筋板或次筋板 与所述煤气管道上的钢板支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当然所述主筋板和次筋板均可直接焊接 连接在煤气管道的内壁上。该管道煤气混勻器为不锈钢制品,所述主筋板的厚度为5mm,所述次筋板的厚度为 3mm,所述斜条的厚度为1. 5 2mm。该管道煤气混勻器为碳钢制品,所述主筋板的厚度为5mm,所述次筋板的厚度为 5mm,所述斜条的厚度为3mm。当将2个以上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设置于煤气管道中时,该网状盘形 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分别以不同旋转角度(可自定为45°、90°、120°、180°、235°、 270°、315°等)沿所述煤气管道的中心线等距离或不等距离平行固定安装,且相邻2个网 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0mm ;设置于所述煤气管道内的最前和最 后一个管道煤气混勻器的端头位置离所述煤气管道末端的距离均大于150mm 200mm ;管 道煤气混勻器之后的混合煤气成分混勻程度与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的数量成正 比,一般在混合煤气管道中使用4 6个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煤气混勻器,该管道煤气混勻器包括主筋板、次筋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的斜条,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固定于煤气管道的内壁并与 所述斜条以同心圆圆弧布置,即以网状盘的形式布置,以使煤气通过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 气混勻器后,在管道煤气混勻器局部顺流和碰撞混流,这样既减少了阻力损失,又达到了将 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均勻的目的;在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 混合煤气混合均勻的前提下,可以测得混合煤气真实准确的热值,从而可以顺利进行热值控制,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并且这种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定型设备,也可以只制成散件,当制作成散件时,在施工现场根据安装要求直接将网状盘形式 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安装在煤气管道内,为使混合后的煤气更加均勻,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 气混勻器可采用以不同旋转角度沿所述煤气管道的中心线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的平行固定 安装方式,从而便于统一加工制作,灵活组装或拆卸,运输方便,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以网状盘形式布置的管道煤气混勻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向视图。图4为图1中主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次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斜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煤气管道内壁钢板支架的参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 型限定在以下具体方式之中。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煤气混匀器,其特征在于:该管道煤气混匀器包括主筋板、次筋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的斜条,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固定于煤气管道的内壁并与所述斜条以同心圆圆弧布置,即以网状盘的形式布置,以使通过煤气管道内安装的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匀器后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的成分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管道煤气混匀器,其特征在于该管道煤气混匀器包括主筋板、次筋板和设置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的斜条,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固定于煤气管道的内壁并与所述斜条以同心圆圆弧布置,即以网状盘的形式布置,以使通过煤气管道内安装的网状盘形式的管道煤气混匀器后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或转炉煤气等混合煤气的成分混合更加均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直径圆周上所述主筋板与 次筋板之间相邻圆弧段上斜条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所有同心圆上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 间同角度的一组斜条倾斜方向相同,或同时向内或向外流动倾斜,即两种不同倾斜方向的 斜条在所述主筋板与次筋板之间彼此交错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其特征在于在离煤气管道中心线最近的圆 周上,向内流动倾斜的斜条为直线斜条,向外流动倾斜的斜条为圆弧斜条。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煤气混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板从中 心圆Φ300πιπι沿煤气管道的内壁延伸,当同心圆的直径小于Im时,所述主筋板为4个并分 别与所述斜条和煤气管道固定连接,这4个主筋板呈90°正交并将圆周分为四等分;当同 心圆的直径在Im 2m范围内时,所述主筋板之间均设置次筋板,并且这些次筋板之间呈 90°正交,所述主筋板和次筋板之间成45°夹角并将圆周分为八等分;当同心圆的直径在 2. 1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聪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