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657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包括飞机本体、机翼和增升动力组件;机翼包括上机翼、下机翼和垂尾,上机翼和下机翼的一端通过垂尾连接,上机翼和下机翼弦长相等,弦长与上机翼和下机翼之间距离的比值为0.8;增升动力组件包括折叠螺旋桨、驱动电机以及开缝襟翼。增程动力系统包含变距螺旋桨、燃油发动机、电机、功率转换单元和蓄电池;折叠螺旋桨安装在机翼前缘;燃油发动机连接变距螺旋桨,电机连接变距螺旋桨和功率转换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通过油电混合动力实现性能突破;在不过分增长机翼展长的前提下,通过双层机翼增大机翼总面积来直接增加升力,采用鸭翼来进行大迎角纵向控制,减小了飞机的浸润面积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1、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地面交通道路建设逐渐趋向于饱和,为了满足快捷出行的需求,uam(urbanair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概念及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应运而生。而在较为宽松的起降条件下,短距起降stol(shorttakeoffandlanding)比垂直起降更有优势,用更低的成本和更简单的起降环境即可满足飞行所需的条件。

2、多旋翼型e-vtol虽然可靠性可能高于直升机,其飞行速度为70~120km/h,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需求,但有效载荷和航程都相对有限,所面对的应用场景也相对固定;在噪声控制、地面损伤控制上尚无突破性解决方案;多旋翼构型桨盘载荷较小、悬停效率较高,但由于没有机翼,巡航效率较差,因而只在短距场景下更具优势;在安全性方面,多旋翼由于动力部件多,各个旋翼之间很有可能会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在飞行过程中,一旦某个旋翼出现问题,其他旋翼势必会受到影响;前飞状态下,多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飞机本体、机翼、增升动力组件(9)和增程动力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后缘通过襟翼收放机构安装开缝襟翼(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距螺旋桨(17)安装于传动轴上,通过传动轴连接至增程动力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螺旋桨(11)通过螺旋桨折叠机构(10)安装在机翼前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飞机本体、机翼、增升动力组件(9)和增程动力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翼后缘通过襟翼收放机构安装开缝襟翼(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距螺旋桨(17)安装于传动轴上,通过传动轴连接至增程动力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螺旋桨(11)通过螺旋桨折叠机构(10)安装在机翼前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螺旋桨(11)共四组,每组折叠螺旋桨(11)连接一个供电模块;两个机翼的上机翼(4)和下机翼(5)上各安装一组折叠螺旋桨(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短距起降双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机本体包括相连的飞机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一张又文郭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