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机翼设计,具体涉及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1、变弯度机翼技术旨在通过飞行中动态、连续地改变机翼剖面(翼型)的弯度,以适应不同飞行状态(如起飞、巡航、机动、着陆),从而显著提升飞行器的气动效率、燃油经济性、机动性和起降性能。作为变弯度机翼的关键组成部分,后缘的平滑、可控变形是实现高效增升、减阻和精确操控的核心。
2、现有变弯度机翼后缘变形机构,采用传统铰链式的结构难以实现翼型后缘的大角度、连续光滑弯曲变形;此外,还有一些是通过伸缩杆配合柔性后缘来调节机翼弯度的调整,例如申请号202010432353.4,名称为用于后缘变弯度机翼的柔性后缘模块的中国专利,其虽然公开了一种变弯度机翼后缘模块结构,但是无法实现后缘部分多点位的小角度的微调。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包括第
...【技术保护点】
1.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连接架、第二安装板、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和机翼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后梁上设有转动安装座,转动安装座的上方设有弧形导向板,转动安装座与两个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机翼后梁之间通过具有伸缩行程的第一伸缩杆连接,第一安装板的上部能够沿着弧形导向板的弧形滑槽滑动,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架转动连接,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连接架之间通过具有伸缩行程的第二伸缩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后梁上设有开口,机翼后梁背向转动安装座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撑座,转
...【技术特征摘要】
1.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连接架、第二安装板、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和机翼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后梁上设有转动安装座,转动安装座的上方设有弧形导向板,转动安装座与两个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机翼后梁之间通过具有伸缩行程的第一伸缩杆连接,第一安装板的上部能够沿着弧形导向板的弧形滑槽滑动,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架转动连接,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连接架之间通过具有伸缩行程的第二伸缩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后梁上设有开口,机翼后梁背向转动安装座的一侧设有转动支撑座,转动支撑座位于开口的侧边,转动支撑座通过固定销轴与第一伸缩杆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穿过开口;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转动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第一移动销轴,第一移动销轴穿过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一移动销轴超出第一安装板的部分在弧形导向板的弧形滑槽内,第一伸缩杆的上部位于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设有两个,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中间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靠近转动安装座的一端通过固定销轴转动设置在上,第二伸缩杆远离转动安装座的一端通过第二移动销轴与第一连接架转动连接,第二移动销轴超出第一连接架的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板的弧形滑槽内;第一连接架的下部通过固定销轴与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下部设有第三伸缩杆,第二安装板间隔设有两组,第三伸缩杆通过固定销轴与两组第二安装板的下部转动连接在一起,第二安装板的上部通过固定销轴与第一连接架连接在一起,第二安装板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板相同,第二安装板的尺寸小于第一安装板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弯度机翼的后缘变形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有两个,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中间设有第四伸缩杆,第四伸缩杆靠近第一连接架的一端通过固定销轴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第四伸缩杆远离的第一连接架一端通过第三移动销轴与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