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蒸气再液化系统、氨燃料系统及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0636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氨蒸气再液化系统、氨燃料系统及船舶。该氨蒸气再液化系统包括加热器、缓冲罐、一级压缩机、一级冷却器、二级压缩机、二级冷却器、液氨收集罐;加热器的入口用于与液氨储存罐的氨蒸气出口连通,加热器的出口连通于缓冲罐,缓冲罐的出口连通有一级压缩机的入口,一级压缩机的第一出口管路与一级冷却器换热连接,第一出口管路的出口连通有二级压缩机的入口,二级压缩机的第二出口管路与二级冷却器换热连接,第二出口管路的出口连通有液氨收集罐,液氨收集罐的出口用于与液氨收集罐的入口连通。该氨蒸气再液化系统能够提高氨蒸气的压缩效率,降低能耗,低成本地将氨蒸气再次液化并储存,减少氨燃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尤其涉及一种氨蒸气再液化系统、氨燃料系统及船舶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船舶航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燃油等传统化石燃料,部份船舶采用lng或甲醇替代燃料,这些燃料燃烧后都会产生较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的破坏,现有技术中,开始研究采用氨作为替代燃料在船舶上使用,氨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碳。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相对于常规燃料其热值较低,为了节省船上存储空间,需要考虑将其以液态存储在船上。

2、然而,氨燃料有着低温高压储存需求:液氨需在约-33℃、8至12bar的条件下储存,而热泄漏导致的蒸发气(bog,boil-off gas)会持续产生,一方面若处理不当将造成燃料浪费或储罐超压风险,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舱压不超限而对氨气直接排放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及能源浪费。而现有bog再液化系统存在能效低、适应性差(无法应对流量波动或极端环境)等问题,导致氨燃料船舶在长距离航行或极端气候下难以稳定运行。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氨蒸气再液化系统、氨燃料系统及船舶,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氨蒸气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1)、缓冲罐(12)、一级压缩机(13)、一级冷却器(14)、二级压缩机(15)、二级冷却器(16)、液氨收集罐(18);所述加热器(11)的入口用于与液氨储存罐(10)的氨蒸气出口连通,所述加热器(11)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缓冲罐(12),所述缓冲罐(12)的出口连通有所述一级压缩机(13)的入口,所述一级压缩机(13)的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一级冷却器(14)换热连接,所述第一出口管路的出口连通有所述二级压缩机(15)的入口,所述二级压缩机(15)的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二级冷却器(16)换热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路的出口连通有所述液氨收集罐(18)...

【技术特征摘要】

1.氨蒸气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1)、缓冲罐(12)、一级压缩机(13)、一级冷却器(14)、二级压缩机(15)、二级冷却器(16)、液氨收集罐(18);所述加热器(11)的入口用于与液氨储存罐(10)的氨蒸气出口连通,所述加热器(11)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缓冲罐(12),所述缓冲罐(12)的出口连通有所述一级压缩机(13)的入口,所述一级压缩机(13)的第一出口管路与所述一级冷却器(14)换热连接,所述第一出口管路的出口连通有所述二级压缩机(15)的入口,所述二级压缩机(15)的第二出口管路与所述二级冷却器(16)换热连接,所述第二出口管路的出口连通有所述液氨收集罐(18),所述液氨收集罐(18)的出口用于与液氨收集罐(18)的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蒸气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蒸气再液化系统还包括海水管路系统,所述一级冷却器(14)和所述二级冷却器(16)分别与所述海水管路系统换热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蒸气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1)为换热器或电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蒸气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1)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海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越邹盛郭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