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0619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机械手,具有末端机械连接臂;液体称重加样机构,用于承载试管,并对试管进行称重;磁力搅拌机构,用于承载加了磁子的试管,并驱动试管内的磁子旋转实现搅拌;超声除泡机构,用于对搅拌后的试管进行超声除泡;固化机构,用于对模具托盘内的样本进行固化;工具架,承载有加磁子机构、移液器、转移夹爪、托盘夹爪。本发明专利技术机械手能够精确控制各个工具的运动,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操作效率,满足了高效自动化制作样品的需求。集成了液体称重加样、磁力搅拌、超声除泡和固化等多种功能,实现了样品制备的全流程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样,特别地,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


技术介绍

1、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样品的制备是一个关键环节。传统的样品制备通常依赖于人工操作,包括液体的称重、加样、搅拌、除泡和固化等步骤。然而,人工操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操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规模实验和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操作的精度和一致性较差,容易导致样品质量的波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人工操作还可能引入污染,影响样品的纯度和性能。

2、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一些自动化设备被引入到样品制备过程中。然而,现有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有限,仍需人工干预进行部分操作;一些设备的功能集成度较低,需要多个独立设备协同工作,增加了设备成本和操作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磁子机构(8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840)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定位槽(841)和第二定位槽(842),所述第二定位槽(842)的截面轮廓小于第一定位槽(841);所述下料件(850)中心设有中心孔(851),以供所述吸引头(840)活动;所述吸引头(840)底部周壁设有导向槽(843),所述中心孔(851)底部对应导向槽(843)设有朝内凸起的拨块(852),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磁子机构(8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840)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第一定位槽(841)和第二定位槽(842),所述第二定位槽(842)的截面轮廓小于第一定位槽(841);所述下料件(850)中心设有中心孔(851),以供所述吸引头(840)活动;所述吸引头(840)底部周壁设有导向槽(843),所述中心孔(851)底部对应导向槽(843)设有朝内凸起的拨块(852),所述拨块(852)能穿过导向槽(843)进入第一定位槽(841),以在吸引头(840)从伸出状态朝收缩状态活动过程中,所述拨块(852)能相对吸引头(840)沿导向槽(843)朝下活动,从而将第一定位槽(841)内嵌入的磁子朝下拨离第一定位槽(8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840)弹性活动安装于滑动件(820)底部,且在弹性活动过程中,所述吸引头(840)受到朝下的弹性作用力;所述滑动件(820)包括连接轴(821);所述连接轴(821)上滑动套设有滑套(860);所述滑套(860)中心设有套孔(861)以滑动套设于连接轴(821),所述连接轴(821)底部安装有抵接环(822),所述抵接环(822)外周轮廓大于套孔;所述吸引头(840)上端与滑套(860)连接,所述吸引头(840)与抵接环(822)之间夹设有弹性件(870);所述吸引头(840)上端设有凹陷的限位槽(844),所述弹性件(870)为压簧,所述压簧一端嵌入限位槽(844)并与限位槽(844)底壁相抵,另一端与抵接环(82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机构包括加热固化装置(600);所述加热固化装置(6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自动制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660)内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带动炉腔(621)内的气流流动,以提高温度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昌平张雨林张鉴炜贺雍律段科靳启锋靳力谢明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