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619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1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所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以核孔膜为基底,所述核孔膜纳米孔道内修饰三联吡啶钌功能化银纳米粒子作为ECL发光体;核孔膜外表面通过旋涂法负载金纳米层,并固定由多巴胺适配体与含疏水基团的辅助链构成的三碱基体。当多巴胺与适配体主链结合时,三碱基体的结构解旋释放辅助链,疏水屏障消除使纳米孔道由“关闭态”转为“开启态”,孔道内材料与电解质中的共反应剂三丙胺(TPrA)接触,产生显著增强的ECL信号。多巴胺浓度在0.1nM~10μM范围内与ECL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该传感器通过金纳米层增强界面稳定性、适配体提升识别精度、疏水基团动态调控孔道通透性,实现了对多巴胺的高选择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及其在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多巴胺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其浓度异常与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准确检测生物样品中多巴胺的浓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巴胺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需要专业操作人员等缺点,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因此,实现生物体液(如脑脊液、血液、尿液)中多巴胺的精准检测,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病理机制研究具有关键价值。

2、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生物传感器结合了电化学分析和发光检测的优点,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多巴胺时,仍然存在检测限较高、选择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检测需求。因此,开发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多巴胺检测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包含:核孔膜基底,所述核孔膜的纳米孔道内修饰有三联吡啶钌功能化银纳米粒子,所述核孔膜固定在工作电极上;所述核孔膜外表面旋涂有金纳米层,所述金纳米层上连接有三碱基体,所述三碱基体由主链和辅助链构成,所述主链为多巴胺适配体序列,其两端含有相同的嘧啶序列,所述辅助链包含与多巴胺适配体序列3’端互补序列,所述辅助链5’端修饰有疏水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孔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所述纳米孔道的孔径为10~800nm,所述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包含:核孔膜基底,所述核孔膜的纳米孔道内修饰有三联吡啶钌功能化银纳米粒子,所述核孔膜固定在工作电极上;所述核孔膜外表面旋涂有金纳米层,所述金纳米层上连接有三碱基体,所述三碱基体由主链和辅助链构成,所述主链为多巴胺适配体序列,其两端含有相同的嘧啶序列,所述辅助链包含与多巴胺适配体序列3’端互补序列,所述辅助链5’端修饰有疏水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孔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所述纳米孔道的孔径为10~800nm,所述核孔膜纳米孔道的分布密度为8×105~2×107/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功能化核孔膜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三联吡啶钌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体积比为1:0.5~1:1.5;步骤(4)中适配体链与辅助链的浓度比为1:0.8~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范文红韩昕潼赵卫军王东旭郑娜阎尔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协和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