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隧道扫描机器人和bim模型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钻爆法隧道施工中,爆破出渣后开挖面暴露至支护施工之间的时间通常仅有1小时左右。这一短暂的时间窗口对围岩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极高的效率和精准性要求。围岩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完成开挖面地质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技术体系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包括人工采集、数据分析和设计判定,难以满足快速响应的需求。
2、传统技术中,围岩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人工地质勘察、测量和实验室测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提供基础数据,但受限于人工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往往耗时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此外,支护设计依赖人工经验,分析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缺乏对复杂地质条件的全面、实时的评估能力。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围岩条件可能发生动态变化,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无法实时捕捉这些变化,进而影响支护设计的可靠性。
3、尽管近年来引入了如激光扫描仪、回弹仪等数字化工具,用于提高地质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隧道扫描机器人和BIM模型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隧道扫描机器人和bim模型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支护优化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星,王栋,高琳,苗雨,刘华北,刘继国,宋明,石秀,宋勇,焦传奇,关振长,石飞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