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饲养赤眼蜂的人工寄主卵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22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饲养赤眼蜂的人工寄主卵卡是一套以二层共挤复合膜为材料的封闭性组件,它的底层为人工卵壳膜,其上塑有一个或多个凹窝和一些支柱体,凹窝内藏有由昆虫组织、蛋类、奶类及水组成的人工卵浆,支体把盖壳与卵壳膜支撑开.此卡完全可以取代天然昆虫卵饲养赤眼蜂,它既适于诱集赤眼蜂产卵在其内,又可接使赤眼蜂卵在其内孵化,幼虫取食人工卵浆生长发育,最后在其内羽化为成蜂.养出的赤眼蜂放入田间防虫,其效果与用常规的天然寄主卵养出的赤眼蜂相当.(*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rtificial host eggs for rearing Trichogramma card

Artificial host eggs for rearing Trichogramma card is a set of two layer coextruded film material, sealing components, its bottom is artificial egg membrane, its plastic has one or more cavities and props, a pit by insects, eggs, milk and water in the artificial eggs pulp. A body to cover the shell and shell membrane support. It can completely replace the natural insect eggs it is suitable for mass rearing, trapping Trichogramma oviposition within, and then make the Trichogramma egg hatching, larvae of artificial ovum pulp growth, finally in the feather. Keep out of Trichogramma wasps in field pest control, and the effect is raised by conventional natural host eggs of Trichogram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景〕本专利技术属于一般动物饲养的专利技术,其国际专利分类号为Ao1K67/00赤眼蜂属(Trichogramma)包括多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生境里的卵寄生蜂。它们的寄主范围广阔,有九个目近三百种昆虫,特别是鳞翅目昆虫的卵可被它们寄生,因此是多种重要农林害虫的天敌,再加上它们的生活周期短,在28-30℃下发育时,一个世代历期仅7-10天,短期就可积累大量蜂数进行田间释放,所以长期以来深受植保工作者及生防工作者重视。赤眼蜂的生活史经历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雌性赤眼蜂成蜂以产卵管插入寄主昆虫的卵子里产卵。赤眼蜂的卵子孵化后,幼虫便以寄主卵的卵浆为生,并在寄主卵内经历蛹期,最后羽化为成蜂,破壳而出。目前,许多国家大规模饲养赤眼蜂,都是采用大量饲养米蛾、麦蛾等蛾类,让它们产卵作为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卵。由于饲养上述蛾类的过程劳务重,技术繁琐,有些国家即使以自动化进行生产,但成本仍然很高,加之,那些卵子的长期保鲜、贮存等技术还未完全解决,所以赤眼蜂扩大利用受到限制。Hoffman,J.D.US Pat.No.4,418,647介绍了一种饲养赤眼蜂的系统。该系统是在一层多聚膜上塑制成具有一个成多个凹窝的半封闭性系统。在凹窝内放进一种配方未宣布的引诱物,可引诱赤眼蜂把产卵管从多聚膜外表面插穿薄膜,把子代的卵子产到引诱物里,用过滤的方法把赤眼蜂卵子滤出,放入昆虫血淋巴、天然昆虫卵的匀浆液或该专利技术人未介绍的营养基,赤眼蜂卵子可以继续发育。显然,把很小一滴滴的引诱物或营养基放在半封闭状的凹窝里,该专利技术人又始终未介绍过需要封闭保湿,可以设想,在繁蜂过程里培养温度高达28-30℃,引诱物或营养基一定会很快失水干枯,相当敏感的赤眼蜂产卵器,自然易于识别而不会在其上正常产卵的,就是产下卵子,也会由于营养失水而不利于赤眼蜂的生长发育。再加上,引诱赤眼蜂产卵后,还要把卵子滤出放到别处让其在营养基上生长发育,这个过程也太繁杂,虽然该专利技术人又补充说可以把营养基与引诱物混合成一种东西,置于多聚膜内表面的下方来饲养赤眼蜂。看来操作过程是改善了,但保水措施仍未解决,引诱物及营养基到底是什么也没说出来,故不知如何能实现养出赤眼蜂成蜂。此外,把原已可养蜂的天然卵的卵浆取出作人工卵浆使用,技术上亦不合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与意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人工饲养赤眼蜂完全依靠人工卵壳及人工卵浆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引诱赤眼蜂在其中产卵又可使赤眼蜂幼虫正常发育至成蜂的人工卵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套既适于赤眼蜂产卵管穿刺,又能保证人工卵浆不会干枯并有一定空间存备空气以满足赤眼蜂生长需要的封闭式人工寄主卵卡。卡内凹窝在封闭前盛载人工卵浆,便可用来饲养赤眼蜂。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其它目的和意义将会在下面的详细说明里介绍。本专利技术是在既具有盛载人工卵浆凹窝区又具有支柱体的人工卵壳膜上加盖一层周边与人工卵壳膜紧密结合而成的封闭性人工寄主卵卡。其内所用的人工卵浆为,昆虫组织、蛋类、奶类和水可诱赤眼蜂在其内所产下的赤眼蜂卵子还可直接在原地生长发育至成蜂。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体现的透视图。图上凹窝5与支柱体6正好相互反向,位置相错。图2是图1结构形式通过凹窝5所作的切面图图3是图1结构形式通过支柱体6所作的切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人工卵壳膜3上无支柱体6,而在人工盖壳膜4上塑出支柱体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结构形式。人工卵壳膜及人工盖壳膜都无支柱体6,人工盖壳膜为平膜,而以支撑物13把两层膜撑开。图6是图2通过已被赤眼蜂产卵的单个盛载有人工卵浆的凹窝5所作的切面图。〔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寄主卵卡包括有人工卵壳1及人工卵浆2;上述人工卵壳1又分为人工卵壳膜3及人工盖壳膜4;上述人工卵壳膜的材料为一类像聚乙烯聚丙烯或类似的共挤复合膜,厚度范围是10-90微米,上述共挤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强度及硬度,在强度上比单一聚丙烯膜大,在硬度上又比单一的聚乙烯膜大,用它所塑制而成的凹窝的窝壁,更适于赤眼蜂产卵管穿刺,产卵寄生率总在80%以上。再加上总有一面是聚乙烯膜,使人工卵卡两层薄膜易于结合在一起。人工盖壳膜4的材料可以和人工卵壳膜3一样,也可以另取复合纸一类的材料取代。在上述人工卵壳膜3上塑制成一个或多个凹窝5及一个或多个支柱体6。上述凹窝5是该处的卵壳膜的外表面7在人工寄主卵卡的外侧面突出;而凹窝5处的人工卵壳膜的内表面8则凹陷成碗形。碗形部分的碗口半径为0.2-2.0毫米,最适半径为1.0-1.5毫米。上述支柱体6的特征是该处人工卵壳膜的内表面9在人工寄主卵卡内突出,而支柱体6人工卵壳膜的外表面10则凹陷成碗形,其碗口半径可与凹窝5者相同或略小。上述支柱体6的顶部,正好把盖壳膜支撑着,使盖壳膜与凹窝5经常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保证盛载在凹窝5内的人工卵浆保持一定的表面张力,使人工卵浆能够很好地贴附在凹窝5内表面8上,不会因盖壳膜与人工卵浆接触,破坏其表面张力,致使人工卵浆随处溢流。专利技术了这种支柱体就使人工寄主卵卡内的各个凹窝能很好地保持独立性,像一颗颗人工卵一样。上述的凹窝5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盛载一定量的人工卵浆;两层薄膜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能容纳一定量的空气,它有利于幼虫发育所需。在上述人工卵壳膜3的各个凹窝5处置入人工卵浆后,便可在其内表面上方盖上人工盖壳膜,最后把人工卵壳膜与人工盖壳膜的周边紧密结合便制成具有多个人工寄主卵的密封式的人工寄主卵卡。把人工卵浆封在卡内,既可避免失水,又可保证人工卵浆不易受微生物污染变坏,利于赤眼蜂食用。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在该人工寄主卵卡上,人工卵壳膜3只具凹窝5而不具支柱体6,而在人工盖壳膜4则塑制成多个突向人工寄主卵卡内的支柱体6,当封盖人工盖壳膜4于人工卵壳膜3上时把上述支柱体6置于人工卵壳膜每四个凹窝5之间。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结构形式。在该结构形式上人工卵壳膜3及人工盖壳膜上都不具支柱体6;人工盖壳膜4为平面共挤复合膜或复合纸。人工卵壳膜3与人工盖壳膜4之间通常以1个或多个支撑物12支隔着,以利两层膜彼此分隔。上述支撑物是一类轻质物。根据图1所说的人工卵浆,它是注入人工卵壳膜3上的凹窝5处,上述的人工卵浆是一种既适于诱集赤眼蜂产卵在其中又能满足赤眼蜂生长发育至成蜂的营养需要。人工卵浆是由昆虫蛹组织、蛋类、奶类及水组成。上述昆虫蛹组织可为新鲜蛹组织,也可是经缫丝后的蚕蛹组织,例如柞蚕蛹、家蚕蛹、蓖麻蚕蛹、蜜蜂蛹、松毛虫蛹及类似的昆虫蛹。上述昆虫蛹组织也可由上述蛹组织去水干燥后成为干粉保存,用时以水按比例稀释即可。所说的蛋类,指的是鸡蛋、鸭蛋或其它家禽蛋类。所说的奶类为奶粉溶液,或新鲜牛奶。所说的水为无菌水。上述人工卵浆各种成份的配比可按昆虫蛹组织或其干粉10-60%;蛋类10-40%;奶类10-40%及水10-40%适当配制而成。也可以将除水以外的各种成份按比例混合,去水干燥成干粉,用时按干粉5-30%;水70-95%重行配成人工卵浆使用。窝里的人工卵浆量为1-20微升。图6中由赤眼蜂雌性成蜂产入的卵子11,可以在人工寄主卵卡获得适当温湿度条件下直接在卡内生长发育直达成蜂,整个历期为7-10天。上面虽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了详细说明,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精神和实质所能涉及的其它各种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单层的多聚膜上塑有1个或多个半球形凹窝并在其内注有引诱物或营养基加引诱物能代替天然卵的半封闭的人工卵其特征是它是由一层平的人工盖壳膜与一层既具有盛载人工卵浆的凹窝又有支柱体的人工卵壳膜相互以周边紧密结合成的封闭性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单层的多聚膜上塑有1个或多个半球形凹窝並在其内注有引诱物或营养基加引诱物能代替天然卵的半封闭的人工卵其特征是它是由一层平的人工盖壳膜与一层既具有盛载人工卵浆的凹窝又有支柱体的人工卵壳膜相互以周边紧密结合成的封闭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工卵壳膜,其特征是它属于一类厚度范围为10~90微米的共挤复合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人工卵壳膜,其特征是A、除具有盛载人工卵浆的凹窝外,还增塑有多个支柱体;B、支柱体位于凹窝间的薄膜处,该处人工卵壳膜的内表面突向人工寄主卵卡内,而该处人工卵壳膜的外表面则凹陷成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支柱体,其特征还可是,它不塑制在人工卵壳膜上而塑制在人工盖壳膜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支柱体,其特征也可是它不直接塑制在人工卵壳膜或人工盖壳膜上而是以一个或多个轻质物制成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开甲钟连胜马志健熊平英高镒光马良武曹爱华张其秀李群徐克静杨慧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林科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