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原鸡的规模化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6719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雪域原鸡的规模化饲养方法。根据雪域原鸡的生长特点将饲养过程分为保育期、过渡期和放养期,并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雪域原鸡在保育期饲养在鸡舍内,过渡期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添加青草以及动物原性蛋白,让鸡自由采食,逐渐加大与室外通风量,在室内外温度相近时开始放养。放养期选择通风良好,地势高燥的林草地,建立围栏,在围栏内建造简易棚舍,在围栏内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法,其中所用饲料是不含抗生素、激素的无公害绿色饲料。雪域原鸡通过放养期的自由采食和自由活动,可节省部分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并能有效预防疾病,保持雪域原鸡肉质风味,实现规模化绿色饲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雪域原鸡的饲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绿色环保的 规模化饲养雪域原鸡的方法。
技术介绍
雪域原鸡分布于西藏的山南、拉萨,云、贵、川接壤地区。雪域原鸡营养 价值极高,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是普通鸡的2-3倍,食用口感极佳。雪域原鸡 蛋更是营养丰富,研究发现营养价值是普通鸡蛋的近5倍,可谓是蛋中极品。 我国东南地区有一些企业开始饲养雪域原鸡。但是,规模化养鸡多数采用笼舍 高密度饲养,在恶劣拥挤的词养条件下,雪域原鸡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 侵害,人工添加饲料喂养和生长素的滥用,使环境污染严重,更使雪域原鸡的 肉蛋品质低劣,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采用无公害绿色饲养技术,生产优质安全的雪域原鸡产品,打造绿色品牌、已经引起养鸡业的高度重视,如采用无污染的绿色词料配方,标准化的防疫体系建设等等。但是,对于规模化的雪域原鸡养殖技术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雪域原鸡的规模化饲养 方法,饲养过程绿色环保,饲养的雪域原鸡品质优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根据雪域原鸡的生长特点将饲养过程分为保育期、 过渡期和放养期,并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雪域原鸡在保育期词养在鸡舍内, 过渡期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添加青草以及蝇蛆、蚯蚓等动物原性蛋白,让鸡自 由采食,逐渐加大与室外通风量,在室内外温度相近时开始放养。放养期选择 通风良好,地势高燥的林草地,建立围栏,在围栏内建造简易棚舍,在围栏内 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法,其中所用词料是不含抗生素、激素的无公害绿色饲料。本专利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歩骤1、 雪域原鸡的雏鸡搬进鸡舍前,将鸡舍内外清洗干净,并用质量浓度为0.1-0.2%高锰酸钾溶液对鸡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離鸡饲养密度为25—45只/rri,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2、 在雏鸡生长的第l一4周为保育期;第l一2周内保持鸡舍温度为28 — 34°C,鸡舍湿度为62 — 70%,每天光照时间为18—22小时;第3—4周内保持 鸡舍温度为21—27。C ;鸡舍湿度为53 — 70%,每天光照时间为16 — 20小时; 在雏鸡生长前三天的饮水中添加5-8%的葡萄糖和补盐液;开食料为生芯小米饭, 拌潮湿后饲喂。3、 从雏鸡生长的第3周起,每周一次按3-4公斤/1000只鸡的加入量在食 料中均匀加入无菌沙砾;錐鸡6-8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13-15日龄进行第二次 免疫。4、 在雪域原鸡生长的第5周进入过渡期;在过渡期的一周内,添加青草、蝇蛆、蚯蚓,让鸡只自由采食;加大与室外通风量,加大光照强度,使鸡只逐步适应自然光照,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之逐步与室外的温度湿度相近,然后 开始放养。5、 挑选通风良好、地势高燥的林草地作为放养区,建立围栏,在围栏内设置栖息棚舍和遮阴棚;在雪域原鸡的放养期,采用放养加补词的方法,用无公 害绿色饲料在中午和晚上各补喂饲料一次。6、 放养密度为1平方米3-4只鸡;放养期为30-70天,在雪域原鸡体重达 到0.8-lkg时出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无公害绿色饲料是不含抗生素、激素的饲料,以重量百 分数计,其中植物性蛋白饲料为28-35%,动物性蛋白饲料为4-6%,玉米或麸 皮等能量饲料为60-65%,其它为食盐,蛋氨酸,赖氨酸等添加剂,含量为0.1-1%。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雪域原鸡公鸡、母鸡不同的生理生长特点,使用不同的营 养水平日粮,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本专利技术根据雪域原鸡的生长特点,将词养过程分为保育期、过渡期和放养4期,并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具有积极的效果。保育期内,通过调控适当的温 度、湿度和光照时间,调整雏鸡的饮食饮水,以及两次免疫,使雏鸡得以健康 成长。选择通风良好,地势高燥的林草地放牧饲养,用不含抗生素、激素的绿 色饲料补喂。雪域原鸡通过放养期的自由采食和自由活动, 一方面可以节省部 分饲料,降低饲养成本,另一方面能有效预防疾病,保持雪域原鸡肉质风味, 实现规模化绿色饲养。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歩描述。以下实施例不 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实施例l:1、在雪域原鸡的雏鸡搬进鸡舍前,作些准备工作。首先对鸡舍进行清洗消 毒,将鸡舍内外清洗干净,并用质量浓度为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鸡舍周围 环境进行消毒。将消毒好的饮水品、料桶、开食盘摆放就位,以备进鸡后使用。 雏鸡到后,要立即将雏鸡搬进已经准备好的鸡舍,使雏鸡适应舍内环境。雏鸡词养密度为35—45只/m2,始终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2、在雏鸡生长的第l一4周为保育期。在此期间,鸡舍内的温度、湿度、 光照非常重要,直接影响雏鸡卵黄的吸收、抗病力等。本实施例采用的参数见 表1:表l<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在雏鸡生长的前三天供应凉开水,并在饮水中添加5-8%的葡萄糖和补盐液等。第四日龄起供应清洁饮用水即可。当有80%的雏鸡出现啄食现象时开食, 开食料为生芯小米饭,拌潮湿后饲喂,必要时撮拌熟蛋黄。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鸡群密度,加大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清 新,防止间隙风直吹鸡体。3、 从雏鸡生长的第3周起,在鸡饲料中加入无菌沙砾,提高鸡的消化能力。 每周一次,按3-4公斤/1000只鸡的量均匀加入。所用沙砾用消毒水浸泡消毒8 小时晾干后才能使用。根据防疫程序进行消毒防疫。雏鸡6-8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13-15日龄进 行第二次免疫。4、 在雪域原鸡生长的第5周进入过渡期,过渡期一周左右。在过渡期中, 逐渐添加青草、蝇蛆、蚯蚓等,让鸡只自由采食,避免引起消化道疾病。加大 与室外通风量,加大光照强度,使鸡只逐步适应自然光照。调整室内温度和湿 度,使之逐步与室外的温度湿度相近,然后开始放养。根据免疫程序进行正常的消毒工作。5、 挑选远离闹市、通风良好、地势高燥的林草地作为放养区,建立围栏, 在围栏内建造简易棚舍和遮阴棚。棚舍内有栖息架及垫料,供鸡只夜晚栖息。 遮阴棚供鸡只防风避雨和白天休息。放养区最好有低矮的丛树或灌木,可备鸡 只栖息用。准备足够的料桶、饮水器,供鸡只饮水、补食饲料用。在雪域原鸡的放养期,采用放养加补饲的方法,用无公害绿色饲料在中午 和晚上各补喂饲料一次。所述的无公害绿色饲料以重量百分数计,其中植物性 蛋白词料为30%,动物性蛋白饲料为4%,能量词料玉米及麸皮等为65%,其它 食盐,蛋氨酸,赖氨酸等添加剂约为1%。6、 放养密度控制在1平方米林草地放养3-4只鸡放养期为30-70天,在 雪域原鸡体重达到0.8-lkg时即可出栏。雪域原鸡通过采食无污染的青草、草籽、食用菌、蚯蚓等,节省了部分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也为放养区提供有ia肥料,起到种养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雪域原鸡放归大自然生长,有利于改善鸡肉品质和风味。 实施伊J 2 养殖3000只雪域原鸡公鸡1、在雪域原鸡的雏鸡搬进鸡舍前,先将鸡舍内外清洗干净,并用质量浓度 为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鸡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雏鸡饲养密度为25 — 35 只/rri,始终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2、在雏鸡生长的第l一2周内保持鸡舍温度为30—32。C,鸡舍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雪域原鸡的规模化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雪域原鸡的雏鸡搬进鸡舍前,将鸡舍内外清洗干净,并用质量浓度为0.1-0.2%高锰酸钾溶液对鸡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雏鸡饲养密度为25-45只/m2,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2 )在雏鸡生长的第1-4周为保育期;第1-2周内保持鸡舍温度为28-34℃,鸡舍湿度为62-70%,每天光照时间为18-22小时;第3-4周内保持鸡舍温度为21-27℃;鸡舍湿度为53-70%,每天光照时间为16-20小时;在雏鸡生长前三天的饮水中添加5-8%的葡萄糖和补盐液;开食料为生芯小米饭,拌潮湿后饲喂; 3)从雏鸡生长的第3周起,每周一次按3-4公斤/1000只鸡的加入量在食料中均匀加入无菌沙砾;雏鸡6-8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13-15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  4)在雪域原鸡生长的第5周进入过渡期;在过渡期的一周内,添加青草、蝇蛆、蚯蚓,让鸡只自由采食;加大与室外通风量,加大光照强度,使鸡只逐步适应自然光照,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之逐步与室外的温度湿度相近,然后开始放养; 5)挑选通风良好、地 势高燥的林草地作为放养区,建立围栏,在围栏内设置栖息棚舍和遮阴棚;在雪域原鸡的放养期,采用放养牧加补饲的方法,用无公害绿色饲料在中午和晚上各补喂饲料一次; 6)放养密度为1平方米3-4只鸡;放养期为30-70天,在雪域原鸡体重达到0. 8-1kg时出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王起山杨庆根杨新明蔡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