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及潜航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行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现有的航行器通常只适用于单一介质,如传统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在水下则面临巨大的阻力,导致推进效率大幅下降,且无法长时间在水下停留。而水下潜航器虽然能够在水下稳定航行,但其结构设计通常不适用于空中飞行,难以实现快速的水空转换。这种单一介质适应性使得航行器在面对需要跨越水空介质的任务时,往往需要额外的设备或人力进行干预,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限制了航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发挥。
2、综上,目前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在水空两种介质中高效运行且可轻松切换构型的航行器,以满足诸如水上救援、水下探测、跨介质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在这些场景中,航行器需要具备在空中快速到达目标区域、在水下稳定潜航执行任务以及在水空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而现有的航行器技术尚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可根据水下或空中的作业需求切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无人飞行器包括水密电子舱组件、飞行旋翼构件、机臂座、机臂驱动组件、起落架、连杆以及用于驱动航行器在水下运动的水下推进组件;所述飞行旋翼构件安装在水密电子舱组件的上端,通过机臂驱动组件驱动展开或收拢,实现无人飞行器在四旋翼无人机和水下潜航器两种构型之间的转换;所述机臂座、起落架、飞行旋翼构件和连杆相互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在机臂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起落架伴随飞行旋翼构件的展开-收拢而展开-收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电子舱组件包括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无人飞行器包括水密电子舱组件、飞行旋翼构件、机臂座、机臂驱动组件、起落架、连杆以及用于驱动航行器在水下运动的水下推进组件;所述飞行旋翼构件安装在水密电子舱组件的上端,通过机臂驱动组件驱动展开或收拢,实现无人飞行器在四旋翼无人机和水下潜航器两种构型之间的转换;所述机臂座、起落架、飞行旋翼构件和连杆相互铰接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在机臂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起落架伴随飞行旋翼构件的展开-收拢而展开-收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电子舱组件包括舱体、舱盖以及通过层板安装在舱体内的飞控模块、定位模块、信号接收器、图传模块、电池、摄像头、蠕动泵、水舱、电子调速器、4合1电调和深度传感器;机臂座安装在水密电子舱的前端,舱盖固定安装在舱体的后端,三者的接合面均采密封组件进行密封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泵和水舱组成可控浮力系统,通过蠕动泵将水泵入或泵出水舱,调节航行器在水下沉浮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旋翼构件包括两块机臂碳纤板、无刷电机安装座、无刷电机和旋翼,两块机臂碳纤板对称布置,中间通过碳纤管相连构成旋翼臂;无刷电机安装座安装在旋翼臂一侧,用于安装无刷电机和旋翼,通过无刷电机驱动旋翼高速旋转,为航行器飞行提供升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构型的水空两栖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臂上设计有3组铰接点,由安装旋翼一侧开始分别为铰接点一、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立波,詹永福,张海燕,黄泽凯,王鑫,赵云龙,雷玉生,陈胜,齐心怡,林晗希,黄祖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