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搁脚板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式搁脚板装置。
技术介绍
1、搁脚板的作用在于减少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目前常用的搁脚板角度固定,无法调节,不能满足各种身高的驾驶员的需求,如果搁脚板的角度不适合驾驶员,驾驶员将左脚踩踏在搁脚板上后反而会加速脚部的疲劳,带来不适感。
2、此外,对于不同的车型,搁脚板的宽度不同,目前的做法是针对不同车型单独设计搁脚板的宽度,这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设计费和模具费用,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搁脚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调节角度,满足不同身高驾驶员的需求。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包括搁脚板本体、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和外罩组件,所述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包括上支撑板、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上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搁脚板本体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外罩组件罩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包括搁脚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2)和外罩组件(3),所述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2)包括上支撑板(4)、第一安装座(5)和第二安装座(6),所述上支撑板(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5)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6)连接,所述搁脚板本体(1)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4)的顶部,所述外罩组件(3)罩设在所述搁脚板本体(1)和所述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本体(1)包括中间板体(41)、左侧板(42)和右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包括搁脚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2)和外罩组件(3),所述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2)包括上支撑板(4)、第一安装座(5)和第二安装座(6),所述上支撑板(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5)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板(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6)连接,所述搁脚板本体(1)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4)的顶部,所述外罩组件(3)罩设在所述搁脚板本体(1)和所述搁脚板可调支架总成(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本体(1)包括中间板体(41)、左侧板(42)和右侧板(7),所述中间板体(41)上开设有多个上窄下宽的“t”形槽(8),所述左侧板(42)上具有多个第一“t”形插板(9),所述右侧板(7)上具有多个第二“t”形插板(10),所述第一“t”形插板(9)的数量与所述“t”形槽(8)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t”形插板(9)与所述“t”形槽(8)的左端插接连接,所述第二“t”形插板(10)的数量与所述“t”形槽(8)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t”形插板(10)与所述“t”形槽(8)的右端插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间板体(41)两端的所述“t”形槽(8)内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位于所述“t”形槽(8)的左端边缘处,所述第二通孔(12)位于所述“t”形槽(8)的右端边缘处,位于所述左侧板(42)两端的所述第一“t”形插板(9)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三通孔(13),位于所述右侧板(7)两端的所述第二“t”形插板(1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四通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体(4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沉头孔(15),所述上支撑板(4)的左侧开设有两个第五通孔(16),两个所述第五通孔(16)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1)位置相对,所述上支撑板(4)的右侧开设有两个第六通孔(17),两个所述第六通孔(17)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12)位置相对,所述上支撑板(4)上还开设有两个第七通孔(18),两个所述第七通孔(18)与两个所述第一沉头孔(15)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调式搁脚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根第一销轴(19),所述第一安装座(5)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板(4)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一销轴(1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5)的下端与车体钣金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曼利,江凯,李旭东,贾芝美,王吉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