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348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便嵌合方向上的嵌合作业空间较小也能够容易地与对方端子(对方连接器)嵌合或脱离的连接器端子(20)。连接器端子(20)包括让对方端子插嵌的端子插嵌部(30);连接于被覆电线(W)的末端的电线连接部(50);以及将端子插嵌部(30)与电线连接部(50)连结且电连接的连结部(60)。端子插嵌部(30)与电线连接部(50),以使插嵌于端子插嵌部(30)的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C)与连接于电线连接部(50)的被覆电线(W)的末端的轴心方向(X)平行或大致平行,但在与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C)及被覆电线(W)的末端的轴心方向(X)分别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互相重叠的方式,经由连结部(60)并排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于被覆电线的末端且能与对方端子电连接的 连接器端子和具备该连接器端子及连接器外壳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连接于构成线束(wire harness)等的被覆电线的末端 从而将该被覆电线和对方端子电连接的连接器端子,众所周知有曰本 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28759号中所公开的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 子示于图35中。图示的连接器端子120包括供对方端子插嵌(连接) 的端子插.嵌部130、及连接被覆电线的末端的电线连接部150。并且, 端子插嵌部130与电线连接部150以端子插嵌部130位于前方一侧、 电线连接部150位于后方一侧,且各轴方向位于同一直线或大致位于 同一直线上的方式前后排列(也就是沿前后方向串联连接设置)。图示的端子插嵌部130为雌型,且形成为前端侧开口的筒状(矩 形筒状),以使对方的雄型端子沿插嵌方向插入(插嵌)其中。电线连接部150包括从端子插嵌部130沿轴方向(对方的雄型 端子的插嵌方向)向后方延伸的底壁152、从该底壁152的两边缘立起 的一对导体桶154、 154及一对绝缘桶156、 156,且一对导体桶154、 154与一对绝缘桶156、 156沿底壁152的轴方向前后排列。上述导体 桶154、 154以围住设在它们之间的底壁152上的被覆电线的末端的露 出的芯线的方式被敛缝并压接。同样,上述绝缘桶156、 156以抱合设 在它们之间的底壁152上的被覆电线的末端的上述露出芯线附近的绝 缘层的方式被敛缝并压接。上述连接器端子120由指定的连接器外壳(未图示)保持。详细地说,上述连接器外壳中形成有多个腔室(cavity)(端子收容室), 连接器端子120分别沿轴方向插入至各腔室内。此时,由于连接器端 子是以整体进入的方式插入至连接器外壳内,所以连接器的全长要大 于所插入的连接器端子的长度,即,在端子插嵌部130的轴方向上的 长度与电线连接部150的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长度以上。在此,为了进行将上述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或者从该对方连 接器脱离上述连接器的作业,在该对方连接器的前方需要大于上述连 接器的全长的空间(嵌合作业空间)。然而,由于近年来的各种设备 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所导致的部件数量增加,以及为了实现节省设 置空间及节省成本等的设备整体的小型化,充分确保上述嵌合作业空 间变得困难。如果上述嵌合作业空间不足,则连接器之间的嵌合、脱 离作业将变得难以进行,从而会产生配线作业极其困难且烦杂之类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及具备该 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即便在与对方端子(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 上的嵌合作业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与该对方端子(对方 连接器)嵌合、脱离。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设置在被覆电线的末端且与对方端子连接的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插嵌部,用于让所述对 方端子插嵌;电线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被覆电线的末端;以及连结部, 将所述端子插嵌部与电线连接部连结且让它们电连接,其中,所述端 子插嵌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介于所述连结部被如此连结,即,插嵌于 所述端子插嵌部的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与连接于所述电线连接部的被 覆电线的末端的轴心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但在与所述对方端子的插 嵌方向及所述被覆电线的末端的轴心方向分别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方向5上互相重叠。该连接器端子的与对方端子的在嵌合(插嵌)方向上的整体的长 度(全长)要短于以往的连接器端子(变短)。即,由于该连接器端 子的端子插嵌部与电线连接部以在与上述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及上述 被覆电线的末端的轴心方向分别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互相重叠的 姿势相互连结,因此,与如以往的连接器端子,将其端子插嵌部与电 线连接部在与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上串联排列的情况相比,在该插嵌 方向上的连接器端子的长度縮短上述端子插嵌部与上述电线连接部的 重叠的部分的长度。因此,即便上述嵌合方向上的空间并不大,由于 上述端子的长度縮短,将连接器之间嵌合及脱离的作业会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正视图。 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俯视图。 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仰视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右侧视图。 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左侧视图。 图6表示图l的6-6线剖视图。 图7表示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连结于载体的状 态的展开状态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连接有被覆电 线的状态的正视图。图IO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l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连接有被覆电 线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连接有被覆电 线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r所涉及的连接器的部分剖视正视图。图1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M表示图12的14-14线剖视图。图1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正视图。 图1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俯视图。 图1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仰视图。 图1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右侧视图。 图1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左侧视图。 图20表示图15的20-20线剖视图。 图21表示图15的21-21线剖视图。图2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连结于载体的状 态的展开状态图。图2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的部分剖视正视图。 图24表示图23的24-24线剖视图。 图25表示图24的25-25线剖视图。图26表示被压接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多个电线被包捆的状态的仰视图。图27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可能产生的变形的方向示出的仰视图。图2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仰视图。 图2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正视图。 图3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背面图。 图3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压接前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2表示将图31的状态示出的侧视图。 图3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3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展开图。 图35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1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器10是所谓的雌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 ),包括多个雌连接器端子20、 20、……及连接器外壳(以 下简称为"外壳")70。该连接器10能够与对方的雄连接器(male connector,未图示,以下称为"对方连接器")互相嵌合及脱离,该 对方连接器具备数量与上述多个连接器端子20、 20、……相对应的雄 连接器端子(未图示,以下简称为"对方端子")、及保持这些对方 端子的连接器外壳(未图示,以下简称为"对方外壳")。上述连接器端子20能够与上述对方端子嵌合及脱离,通过该对方 端子插入并嵌合(插嵌)于该连接器端子20内,两端子互相电连接。 如图1至图7所示,该连接器端子20包括供对方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端子,设置在被覆电线的末端且与对方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插嵌部,用于让所述对方端子插嵌; 电线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被覆电线的末端;以及 连结部,将所述端子插嵌部与电线连接部连结且让它们电连接,其中,   所述端子插嵌部与所述电线连接部介于所述连结部被如此连结,即,插嵌于所述端子插嵌部的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与连接于所述电线连接部的被覆电线的末端的轴心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但在与所述对方端子的插嵌方向及所述被覆电线的末端的轴心方向分别垂直或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互相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光宏臣水野芳正松本浩一平井宏树伊东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