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H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运动引导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3368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兼顾强度与轻量化,进而量产性优越的运动引导装置。运动引导装置具有轨道部件(1),其具有滚动体滚道部(1a);移动块(2),其具有与滚动体滚道部(1a)相对的负荷滚动体滚道部(8c),并且具有滚动体循环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包括与负荷滚动体滚道部(8c)大致平行延伸的滚动体返回通路(10a);以及多个滚动体(3),所述多个滚动体排列在滚动体循环路径上。移动块(2)包括:钢制的滚动部分(8),其具有负荷滚动体滚道部(8c);树脂制的返回部分(10),其具有滚动体返回通路(10a);以及金属制的安装部分(9),其结合在滚动部分(8)上,并具有用于将移动块(2)安装在对象零件上的安装面(9a),安装部分的材质的比重小于滚动部分的材质的比重。由于将强度、比重不同的三种材料配置在移动块的适当部位,所以可得到兼顾强度和轻量化的移动块(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以引导工作台等引导对象进行直线或曲线运动的 线性引导件、花键等。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引导工作台等引导对象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机械要素, 公知有一种在引导部分中夹有滚珠、滚子等滚动体的运动引导装置。由于 能够得到轻快的运动,所以被利用在机器人、机床、半导体和液晶制造装 置、医疗机械等各种领域。运动引导装置的一种线性引导件具有在底座上安装的轨道以及以能 够相对于轨道运动的方式安装在轨道上的移动块。在轨道上形成有沿长度 方向延伸的滚动体滚道部。在移动块上形成有与滚动体滚道部相对的负荷 滚动体滚道部,并且还设置有使滚动体循环的滚动体循环路径。滚动体介 于轨道的滚动体滚道部和移动块的负荷滚动体滚动槽之间。当移动块相对 于轨道进行相对直线运动时,介于轨道和移动块之间的滚动体做滚动运 动。近年,对于作为机械要素的运动引导装置也期望向轻量化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不施加高负荷的民用、或组装到多间接机器人上的情况或组装到XY工作台上的情况等下,更期望轻量化。作为实现运动引导装置的移动块的轻量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l中, 如图23所示,公开了一种移动块,其是将形成有滚动体滚道部21a的中 心部分21插入模具中,在中心部分21的周围一体成形由树脂或铝制成的 成形体22。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24所示,公开了一种移动块,其是在形成有 滚动体滚道部31a的中空块31内填充有树脂或铝的填充材料32的移动块。 在专利文献3中,如图25所示,公开了一种移动块,用不锈钢制造形成有滚动体滚道部41a的滚道板41和用于将移动块安装在对象零件上 的安装板42,并将树脂成形体43—体成形在这些板41、 42上。专利文献l:日本特许第35502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2674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7-18448号公报但是,当着眼于一个移动块的内部功能时,可将一个移动块分为以下 三个部分。 一是滚动体进行滚动运动的滚动体滚道部。由于需要有强度, 所以采用能够进行热处理的钢材制造。二是被安装在对象零件上的安装 面。由于要承载对象零件的荷载,所以就要有一定程度的强度,但是滚动 体并不在其上进行滚动运动,所以不需要进行热处理。三是使滚动体循环 的滚动体返回通路。由于只是通过滚动体,所以不必具有像前两者那样的 的强度,只要做出形状即可。当着眼于上述三个部分时,在现有的实现了轻量化的移动块上会有以 下的问题。对于专利文献l中所记载的移动块,安装面和滚动体返回通路 两者是由树脂或铝制成的。但是在采用树脂制时,安装面的强度不足,在 安装面以及滚动体返回通路采用铝制时,虽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轻量化, 但是量产性降低。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以及3中所记载的移动块,由于 安装面与滚动体滚道部采用同样的钢材,所以不能充分实现轻量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种移动块,三个部分由两种材料制造。因此,三 个部分中两个部分是同样的材料。在想要实现轻量化的情况下,不能说具 有足够的强度,在想要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又不能充分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确保强度又实现轻量化,进而量 产性也优越的。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为解决上述课题,第一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具有轨道部件,其具有滚动体滚道部;移动块,其具有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部相对的负荷滚动体滚道部,并且6具有滚动体循环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包括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道部 大致平行延伸的滚动体返回通路;以及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排列在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上,其中,所述移动块包括钢制的滚动部分,其具有所述负荷滚动体滚道部;树脂制的返回部分,其具有所述滚动体返回通路;以及安装部分,其结合在所述滚动部分上,并且具有用于将所述移动块安装在对象零件上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部分由比重小于所述滚动部分的比重且相比于所述返回部分具有刚性的材质制成。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置中,所述安装部分通过多个螺栓或粘接剂而结合在所述滚动部分上。第三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置中,所述返回部分一体地树脂成形在所述滚动部分和所述安装部分上。第四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 置中,所述安装部分通过多个螺栓结合在所述滚动部分上,在所述移动块 的俯视图内,在所述安装部分的所述安装面上,用于将所述移动块安装在 对象零件上的多个安装螺纹部相对于所述移动块的行进方向的中心线左 右对称排列,结合所述滚动部分和所述安装部分的所述多个螺栓以靠近所 述多个安装螺纹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移动块的行进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对 称排列。第五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 运动引导装置中,所述滚动部分具有与所述轨道部件的上表面相对的中央 部和与所述轨道部件的侧面相对地从所述中央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垂下 的一对腿部,所述腿部的基部的壁厚比所述腿部的前端部的壁厚厚。第六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 运动引导装置中,在所述安装部分上开设有在所述移动块的行进方向上延 伸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设置所述返回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第七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置中,所述安装部分由铝、铝合金、陶瓷或FRP制成。第八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 置中,所述安装部分通过多个螺栓结合在所述滚动部分上,所述运动引导 装置还包括防错位机构,在将相互接触的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滚动部分的 接合面配置在水平面内的状态下,当从所述轨道部件的长度方向观察时, 所述防错位机构防止所述安装部分相对于所述滚动部分向左右方向偏离。第九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八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 置中,所述防错位机构具有在所述安装部分及所述滚动部分的接合面的至 少一方上设置的粘接槽以及填充在该粘接槽内的粘接剂。第十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八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装 置中,所述防错位机构具有在所述安装部分及所述滚动部分的各自的接合 面上以位置对合的方式设置的孔以及嵌入到这些孔中的销。第十一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八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 装置中,所述防错位机构具有从所述安装部分的接合面向垂直方向突出并 与所述滚动部分的侧面抵接的碰触部。第十二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三专利技术所记载的运动引导 装置中,在与所述返回部分接合的所述安装部分的树脂接合面上设有成型 时供树脂流入的槽,以能够防止因成型后的树脂的收缩而在所述树脂接合 面和所述返回部分之间空出空隙。第十三专利技术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运动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运动引导装置具有轨道部件,其具有滚动体滚道部;移动块,其具有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部相对的负荷滚动体滚道部,并且 具有滚动体循环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包括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道部大致平行延伸的滚动体返回通路;以及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排列在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上, 其中,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结合工序和第二结合工序, 在第一结合工序中,在具有所述负荷滚动体滚道部的钢制的滚动部分 上结合安装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具有用于将所述移动块安装在对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具有: 轨道部件,其具有滚动体滚道部; 移动块,其具有与所述滚动体滚道部相对的负荷滚动体滚道部,并且具有滚动体循环路径,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包括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道部大致平行延伸的滚动体返回通路;以及 多个滚动体,所 述多个滚动体排列在所述滚动体循环路径上, 其中, 所述移动块包括: 钢制的滚动部分,其具有所述负荷滚动体滚道部; 树脂制的返回部分,其具有所述滚动体返回通路;以及 安装部分,其结合在所述滚动部分上,并且具有用于将所述移动块安装在对 象零件上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部分由比重小于所述滚动部分的比重且相比于所述返回部分具有刚性的材质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会田智幸三泽绫子
申请(专利权)人:TH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