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新权专利>正文

一种水上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2717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水上行走装置,它包括:主体外壳,用于安装其他各个组成部分,驱动部分,安装于主体外壳上,采用人的双脚步行时的上下踏步运动作为整个装置的动力源,上浮系统部分,利用驱动部分的动力源来实现整个装置和人的漂浮,前进系统部分,利用驱动部分的动力源来实现整个装置和人的前进运动,转向系统部分,实现整个装置的转向功能。本工具两个组成一组使用,使用时,每只脚穿戴一个,通过人的上下踏步动作,实现浮力的产生,实现前进运动,通过控制转向系统,实现左右转向,最终实现单人像陆地上行走一样在水面上的自由行走。其优点是: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人们水上行走的工具,具有多种用途,携带方便,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行走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辅助人们像陆地上行走一样 在水面上行走的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水面上的运动,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有最原始的竹排筏,有采用双 桨来划桨的木船或者铁壳船,有采用人力脚踏旋转方式驱动圆周桨旋转而前进的轮船,有 采用非人力的各种动力来驱动螺旋桨或者圆周桨旋转而前进的各式轮船。对于这些水面上 的工具,有个最大的特点是,都是完全利用材质的或者密闭空气空间的浮力来实现漂浮;其 次,运动的动力源还没有一种是采用类似人们行走的方式来产生的。虽然人们在水中借助 各种轮船或者漂浮物等工具来实现运动,但是目前人们还没有一种可以使得人们像陆地上 行走一样的工具来实现在水面上自由行走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实现人们像陆地上行走一样在水面上使用双脚自由行走,本技术提 供一种水上行走装置(工具),人们借助此装置在水面上自由行走,尤其是单人实现水面上 自由行走,从而提供一种全新的水面运输装置,可以用于单人水中活动时替代轮船,也提供 一种全新的娱乐,健身和竞赛装置。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行走装置,它包括主体外壳,作为本装置的主体框架,用于安装其他各个组成部分;驱动部分,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上,采用人的双脚步行时的上下踏步运动作为整 个装置的动力源;上浮系统部分,通过相关结构与驱动部分连接,利用驱动部分的人的双脚上下踏 步运动的动力源,来实现整个装置和人漂浮所需要的浮力保持漂浮;前进系统部分,通过相关结构与驱动部分连接,利用驱动部分的人的双脚上下踏 步运动的动力源,来实现整个装置和人的前进运动;转向系统部分,通过相关的结构来实现整个装置的转向功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实现,比如船舵方式。所述的主体外壳,可以通过增加密闭的空气空间来辅助的增加整个装置和人所需 要的部分浮力。所述的上浮系统部分,可以是向下喷射水柱来产生向上的浮力的结构,可以是漏 斗型活塞向下压水的动作产生浮力的结构,也可以是收张漏斗或者收张叶片向下压水的动 作产生浮力的结构。所述的前进系统部分,可以是向后喷射水柱来产生向前的推力的结构,可以是漏 斗型活塞向后推水产生向前的推力的结构,可以是收张漏斗或者收张叶片的前后往返运动产生向前的推力的结构,可以是螺旋桨的圆周运动产生向前的推力的结构,可以是圆周桨的圆周运动产生向前的推力的结构,也可以是类似船划桨的往返运动的结构。由于上浮系统部分和前进系统部分的功能独立,所以在整个装置中,他们可以采 用相互的组合方式来组成结构不同的装置。当采取不同结构的上浮系统部分时,所述的驱动部分,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实现 驱动源的力的传递。当采取不同结构的前进系统部分时,所述的驱动部分,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实现 驱动源的力的传递。本装置所需要的浮力,也可以完全采用密闭的空气空间来组成,由此来提供整个 装置和人所需要的浮力。本装置两个组成一组使用,单人使用时,每只脚穿戴一个,通过人的上下踏步动 作,实现浮力的产生,同时实现前进的运动,通过控制转向系统,实现左右转向,最终实现单 人像陆地上行走一样在水面上的自由行走。一种水上行走船,其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将两个这样的行走装置固定连接在 一起,供单人水中行走运动,也可以用所述连接杆将偶数个行走装置连接在一起,供多人在 水中一起行走运动。本技术的优点是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人们水上行走的工具,具有多种用 途可以作为在公园的湖泊中等场所使用的一种娱乐设施,可以作为一种野外渡河的便携 工具,可以作为渔民养鱼和捕鱼的一种水面活动工具,可以作为一种水中运动健身工具,使 用此工具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比赛项目开展,本工具携带方便,结构简单轻巧,维修方 便,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第九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体外壳1作为整个装置的主体框架,含有一 个密闭的空间,其他部分都安装在主体外壳1上,2为转向系统部分,3为驱动部分,其中4 为驱动部分3中的脚的踏板,5为一个密闭的活塞,与驱动部分3连接,可以在它的活塞筒 (属于密闭空间)内上下运动,6为装在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两侧的一些活塞瓣,其装 在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的里侧,且其对应的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部位有合适的一些孔位,当水流向密闭空间里流时,活塞瓣6可以打开(离开)这些孔位,当水流向密闭空间外流 时,活塞瓣6可以关闭(盖住)这些孔位,7为装在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底侧的一些活 塞瓣,其装在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的外侧,且其对应的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有合适的一些 孔位,当水流向密闭空间外流时,活塞瓣7可以打开(离开)这些孔位,当水流向密闭空间 里流时,活塞瓣7可以关闭(盖住)这些孔位,8为装在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后侧的一 些活塞瓣,其装在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的外侧,且其对应的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有合适的 一些孔位,当水流向密闭空间外流时,活塞瓣8可以打开(离开)这些孔位,当水流向密闭 空间里流时,活塞瓣8可以关闭(盖住)这些孔位。当踏板4向上运动时,活塞5跟着向上运动,由于密闭空间体积变大压力 变小,吸 引水流向密闭空间里流,在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的内侧的活塞瓣6打开(离开)其位置处 的孔位,水从这个孔位进入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同时,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外侧的活 塞瓣7和8都关闭(盖住)其位置处的孔位,水不能从它们位置处的孔位进入主体外壳的 密闭空间。当踏板4向下运动时,活塞5跟着向下运动,由于密闭空间压力增加推动水向外 流,在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内侧的活塞瓣6关闭(盖住)其位置处的孔位,水不能从这 个孔位流出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同时,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外侧的活塞瓣7和8都打 开(离开)其位置处的孔位,水流从他们位置处的孔位喷出,在活塞瓣7处产生向下的水 流,有向上的反作用力,即浮力,在活塞瓣8处产生向后的水流,有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向前 的推力。驱动部分3里有弹簧使得踏板4在下位置时可以复位到处于最上端的位置。通过 踏板的往复运动,持续的产生向上的浮力和向前的推力,保持整个装置和人的漂浮和向前 运动,同时通过控制转向系统部分2实现左右转向。图2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体外壳1作为整个装置的主体框架,含有一 个密闭的空间,其他部分都安装在主体外壳1上,2为转向系统部分,3为驱动部分,其中4 为驱动部分3中的脚的踏板,5为一个密闭的活塞,与驱动部分3连接,可以在它的活塞筒 内(属于密闭空间)上下运动,6为装在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两侧的一些活塞瓣,其装 在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的里侧,且其对应的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部位有合适的一些孔位, 当水流向密闭空间里流时,活塞瓣6可以打开(离开)这些孔位,当水流向密闭空间外流 时,活塞瓣6可以关闭(盖住)这些孔位,8为装在主体外壳1的密闭空间的后侧的一些活 塞瓣,其装在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的外侧,且其对应的主体外壳的密闭空间有合适的一些 孔位,当水流向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外壳,作为本装置的主体框架,用于安装其他各个组成部分;驱动部分,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上,采用人的双脚步行时的上下踏步运动作为整个装置的动力源;上浮系统部分,通过相关结构与驱动部分连接,利用驱动部分的人的双脚上下踏步运动的动力源,来实现整个装置和人漂浮所需要的浮力保持漂浮;前进系统部分,通过相关结构与驱动部分连接,利用驱动部分的人的双脚上下踏步运动的动力源,来实现整个装置和人的前进运动;转向系统部分,通过相关的结构来实现整个装置的转向功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权
申请(专利权)人:陈新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