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1691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一内壳、一外壳以及一线缆,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一屏蔽壳体及装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卡钩,该内壳由一上内壳与下内壳组合而成,该卡钩包括一呈U形的卡钩本体以及由该卡钩本体向后延伸出的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钩的加强固定部既可以对内壳起到支承作用,又可以加强对卡钩本体的固定,防止卡钩本体从绝缘本体向后脱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Displayport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专利M342681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 胶芯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胶芯本体中; 一卡线座,其套设 于该胶芯本体的后端,该卡线座中央处凹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内凹设多 个内卡线槽,该卡线座的外侧上凹设多个外卡线槽;以及一缆线,其具 有多个芯线,这些芯线伸出于该缆线前端并卡设于该卡线座的内卡线槽 及外卡线槽中;其中该卡设于内卡线槽的芯线压接于该导电端子上而产 生电性连接;从而,电连接器组装时不需焊接的步骤,故其组装快速且 容易,且其电气特性也较稳定。另外该电连接器的胶芯本体后端装设有 两个呈U型的卡钩,每个卡钩包括一卡固臂和连接于该卡固臂且可上下 弹性运动的钩固臂。但是,这种卡钩在该电连接器中的装配是仅靠其卡固臂与胶芯本体 上的卡槽之间的紧密配合关系而固定到胶芯本体上,其长期使用后,卡 固臂与胶芯本体的配合容易松动而导致卡钩松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 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 其包括一连接器, 一内壳, 一外壳以及一线缆;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 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 屏蔽壳体以及装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卡钩;该内壳由一上内壳与一 下内壳组合而成,该线缆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在一起,该外壳将该4内壳收容在其内,所述卡钩包括一卡钩本体,该卡钩本体包括一卡固臂 及从该卡固臂的后端反向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钩固臂,该卡固臂被卡固 在该绝缘本体上,该卡钩本体还向后延伸出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 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间隔元件,该间隔元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 电端子从这些通孔向后伸出,这些导电端子在该间隔元件的通孔前方还设置有一宽度比通孔略大的加宽部;该间隔元件的两侧分别凸伸出多个 凸出部,而该屏蔽壳体的后端对应形成有多个卡扣部,所述多个卡扣部 与多个凸出部对应卡扣配合在一起,从而将该间隔元件固定到绝缘本体 的后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装设有两卡钩,所述卡钩在原有卡钩本体的基础上增加一 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从而既 可以对内壳起到支承作用,又可以加强对卡钩本体的固定,防止卡钩本 体从绝缘本体向后脱出,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卡钩功能失效。此外,与中国台湾专利M342681相比较,本线缆连接器还对间隔件与连接器之间的 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其固定效果好且不容易松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中的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分解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IO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的再进一步分解图11为图io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Displayport (显示端口)线缆连接器为例对本实 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1, 一电路板2, 一金属内壳3, 一线缆4以及一外壳5。为方便进行说明, 本文以连接器1在线缆连接器中所处的位置为前,以线缆4在线缆连接 器中所处的位置为后。如图4至图7所示,该连接器l包括 一绝缘本体ll;多个装设在 该绝缘本体11内的导电端子12; —包覆在该绝缘本体11外周的屏蔽壳体13;两个装设在该绝缘本体11上的卡钩14;以及装设在绝缘本体ll后端的一间隔元件15。如图6所示,该绝缘本体11是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的,其包 括一主体部111和从主体部111的两侧向后延伸出的两固定臂112。其中,在该主体部in的顶壁开设有两个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卡槽113。该两固定臂112上分别设有两个夹持部115;且在两夹持部115 与两固定臂112之间开设有容置槽117以与所述上卡槽113贯通。请参照图6和图7,在该主体部111的后端分别开设有一个位于其顶 壁的第一凹槽1116和两个位于其底壁的第二凹槽1117。又请参照图6,两固定臂112和与其相连的该主体部111的后端共同 围合而成一容置腔116。且两固定臂112的下侧均设置有一下卡槽114, 在所述两固定臂112的外侧分别向外突设出一卡固部1121。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多个导电端子12是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冲压 制成,并装设在该绝缘本体11的端子槽中;其包括一对接部121和一焊 接部122;其中,所述焊接部122是从该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1向后 伸出并位于两固定臂112之间的容置腔116内。如图4至图7所示,屏蔽壳体13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其 套设在该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1的外周。该屏蔽壳体13顶部向后延 伸设有一第一卡扣部133,其底壁后端向后延伸设有两个第二卡扣部134, 每一个卡扣部133, 134中部都设有一卡扣孔。另外在该屏蔽壳体13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两个条形开口 131。如图6和图7所示,两卡钩14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制成的;每一个 卡钩14包括一卡固臂141及从卡固臂141的后端反向向前弯折延伸出的 一钩固臂142;该卡固臂141与该钩固臂142共同构成一大致呈U形的 卡钩本体。每一个卡钩14在卡钩本体的后部还向后延伸出一加强固定部 143。该加强固定部143是从该卡固臂141和该钩固臂142之间的连接处 先向后再朝向上下方向延伸而成的,并且该加强固定部143与该钩固臂 142的弯折部之间设置有一间隙。该卡固臂141上分别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一上挡部1413及向下突伸出 的一下挡部1414。该钩固臂142的前端设有向上突伸出的一钩部1421,其中部设有向 上突伸出的一按压部1422。其中, 一并参照图5,所述卡钩14的卡固臂141可插置固定于该绝 缘本体11的下卡槽114中,所述钩固臂142可自容置槽117中穿入并插 置于该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1的上卡槽113中,所述钩固臂142上的 钩部1421从上卡槽113向上突伸而出。当插置到位时,所述卡固臂141 上的上挡部1413和下挡部1414与所述下卡槽114的槽壁相抵触,而钩 固臂142上的按压部1422则向上露出该容置槽117之外。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间隔元件15是采用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 成的;其包括 一基部151;前后贯通地开设于该基部151上的多个通孔 152,这些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2从间隔元件15的通孔152向后伸出, 并且这些导电端子12在略微外露出绝缘本体11后端的位置处还设置有 一宽度比焊接部122宽大的加宽部123,请一并参看图3,该导电端子12 的加宽部123设置在通孔152的前方,且其宽度比通孔152的宽度要大, 因而该间隔元件15可以阻止导电端子12向后运动,从而保证连接器1 的正常使用;由该基部151的上侧向前突伸出的一第一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一内壳,一外壳以及一线缆;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套设在该绝缘本体外周的一屏蔽壳体以及装设在该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卡钩;该内壳由一上内壳与一下内壳组合而成,该线缆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在一起,该外壳将该内壳收容在其内,所述卡钩包括一卡钩本体,该卡钩本体包括一卡固臂及从该卡固臂的后端反向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钩固臂,该卡固臂被卡固在该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该卡钩本体还向后延伸出一加强固定部,该加强固定部被夹持固定在上内壳与下内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