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263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其能够缩小现有加热装置的尺寸及提高其过流能力,并对电池电芯进行直接加热,触发能量少,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显著。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件、导线和绝缘膜;加热件设置有弧形拐角,弧形拐角的外轮廓宽度大于或等于加热件的整体宽度,加热件内嵌于电芯的内部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导线的内接端连接于加热件,导线的正极连接端被引至外接于电芯的正极端,导线的负极连接端被引至外接于电芯的负极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由此推动了新能源环保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电动车用于日常生活中。

2、对于新能源电动车而言,安全性能是最重要的性能之一。电池作为新能源用电设备的核心部件,关乎用车的安全,而对于电池来说,热失控又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失控工况,电池发生热失控,热失控到达一定的温度后,严重将导致电池出现自燃甚至爆炸。因此,在电池出厂前需要进行单体热失控等安全性能的测试。

3、目前,针对单体热失控的测试方法有很多,主流的测试方案为在电芯中内置加热膜等加热元件对电芯进行加热,加热膜通常采用加热组件、导热层和装配组件等组装结构,对电芯内部进行大面积加热,使得电芯内部温度上升从而引发电芯内部短路,触发电芯热失控。

4、然而,上述的加热膜采用大面积加热模拟热失控的方案,不仅结构复杂,加热效率不高,而且与实际中电池局部短触发的热失控工况相悖,因而模拟结果有失偏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件(401)、导线和包覆于所述加热件(401)和所述导线外部的绝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体,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体之间通过弧形拐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包括一个设置有弧形拐角的加热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包括两个加热单体,各所述加热单体均设置有弧形拐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两根内接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件(401)、导线和包覆于所述加热件(401)和所述导线外部的绝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体,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单体之间通过弧形拐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包括一个设置有弧形拐角的加热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包括两个加热单体,各所述加热单体均设置有弧形拐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两根内接导线(402)和两根外接导线(403),其中两根所述内接导线(402)内嵌于电芯(30)的内部,所述外接导线(403)包括正极外接导线和负极外接导线,两根所述内接导线(402)的内接端均连接于所述加热件(401),并且两根所述内接导线(402)的外接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极外接导线的内接导线连接端和所述负极外接导线的内接导线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包括包覆于所述加热件(401)外部的加热件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内接导线(402)和所述外接导线(403)外部的导线绝缘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绝缘膜为pi绝缘膜,所述外层绝缘膜为云母纸绝缘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401)为一体成型结构。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利张大地林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