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俊专利>正文

电动爬楼路行两用座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019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动爬楼路行两用座椅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医疗器械,用于解决现有各种电动轮椅爬楼车存在的操作不便、性能单一、体积大、重心不稳、造价高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础结构是车体(1),在车体(1)上装有电池箱(3)、动力装置(4)、履带总成(11)、电控开关(12),其特征是座椅(2)通过吊耳(9)、滑动架(6)绞接在车体(1)的横梁上,在车体(1)的下部设有车轮升降组件(10)。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病人,老人上下楼梯和道路出行。(*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爬楼、路行两用座椅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轮椅爬楼车有履带式、轮式两种。履带式的典型代表 如上海产SUper_TraC型,其存在三个缺点一是载运时车体总长大于轮椅长度,无法在普 通居民楼的狭小楼道空间运行;二是上楼时操作者需退着走,操作不便;三是转向时履带 与地面硬性摩擦受损且需人将车抬起,操作不便;四是造价高,无法适应百姓消费能力。轮 式车的典型代表是北京产悍马-H3型,其存在三个缺点一是重心高,晃动稍大、稍急就翻 车,不安全;二是车轮无法保证油、冰路面不打滑,存在安全隐患;三是车的轮径小,不能爬 普通居民楼的标准楼梯台阶,适用面小。综合归纳现有技术的不足是操作不便、转向有磨 损、重心高不安全、造价高、适用面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座椅车,以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存在 的操作不便、转向有磨损、重心高不安全、造价高、适用面小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 一近似长方体框架作为车体,(上楼时在前的一端设为前端)在车体的底部两侧安装履带, 履带由安装在车体底部中间的动力装置来驱动,在车体底部还安装一脚踏即可升降的车轮 升降组件,组件降下时可将车体抬起,履带离地,车轮着地,便于转向和推行;组件抬起时, 可将车轮抬起,履带着地,便于爬楼梯和越野。这就解决了转向磨损问题并方便操作。在车 体的内空间,一座椅通过其两侧的吊耳与车体上部两横梁上的两个滑动架绞接,并将提供 电源的电池箱设置在座椅底部,此结构降低了座椅高度,使重心降低,又能做到上下楼梯时 车体倾斜而座椅不倾斜,这样就解决了因重心高而晃动的问题。滑动架可以在横梁上前后 滑动、定位,人员上车前,滑动架定位在车体后部,便于上车;平路行进时,滑动架在车体中 部定位,便于行进平稳;上下楼梯前,滑动架定位在车体前部,作用是使坐者身体重心垂线 在履带支撑的范围之内,确保不翻车。这样就解决了重心高不安全的问题。在车体前后端 都设有电控开关,操作者两端均可操作,上楼不用退着走,解决了操作不便的问题。动力装 置采用电动机配减速器结构,断电即自锁,防止车体自滑,确保安全;履带前部设计高度超 出普通台阶高度,适用常见楼梯,再就是车、椅一体,长度减小,解决了适用面小的问题;以 上各部件均为通用器材,价格低,使整车造价降低。这样就解决了造价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主视图,图2为左视图,图3为俯视图,图4为上下楼梯时车各部 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 4,所示,本技术由车体1、座椅2、电池箱3、动力装置4、前定位孔5、滑动架6、中定位孔 7、后定位孔8、吊耳9、升降轮机构10、履带总成11、电控开关12等各部件组成。其制作安装 情况是车体1是个近似的长方体框架,其前端外侧设有凸出的履带轮支架,整体用40x20 的方管焊接而成,它是各部件装配的基础;车体1上部两侧的横梁上各设有一个滑动架6, 滑动架6由门型框和轴承组合而成,在门型框的下部用销钉绞接着设有吊耳9的座椅2,此 结构用来实现上下楼梯时车体1倾斜而座椅2不倾斜的目的,并且降低了座椅重心;滑动架 6可在横梁上前后移动并在横梁上的三对定位孔5、7、8的位置选择定位,以此保证各种情 况下人体重心不失稳;在座椅底部设有电池箱3,箱内装有四块12v、15AH的电池,用来提供电源,也可降低座椅2的重心;在车体1的底盘上还设有车轮升降机构10,它由两个定向轮 和两个转向轮与一杠杆组合而成,当杠杆踏下时,四轮着地,履带抬起,便于转向和推行,当 杠杆抬起时,四轮抬起,履带着地,用于上下楼梯和越野;履带总成11安装在车体1底部两 侧,利于形成较大的支撑面,防车倾倒;动力装置4安装在车体1的底部,是电机(48V300W) 和减速器的组合该机构断电即自锁,防止车体自滑用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驱动方向,从而 进退自如,方便操作;车体两端都设有电控开关12,实现两端均可操作的目的。 以上结构所用均为普通器材,加工工艺简单,现有器材和技术能保证本实施例完 成。权利要求电动爬楼路行两用座椅车,其基础结构是车体(1),在车体(1)上装有电池箱(3)、动力装置(4)、履带总成(11)、电控开关(12),其特征是座椅(2)通过吊耳(9)、滑动架(6)绞接在车体(1)的横梁上,在车体(1)的下部设有车轮升降组件(10)。专利摘要电动爬楼路行两用座椅车,本技术属医疗器械,用于解决现有各种电动轮椅爬楼车存在的操作不便、性能单一、体积大、重心不稳、造价高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础结构是车体(1),在车体(1)上装有电池箱(3)、动力装置(4)、履带总成(11)、电控开关(12),其特征是座椅(2)通过吊耳(9)、滑动架(6)绞接在车体(1)的横梁上,在车体(1)的下部设有车轮升降组件(10)。该技术主要用于病人,老人上下楼梯和道路出行。文档编号A61G5/06GK201612760SQ20102001000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俊 申请人:刘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爬楼路行两用座椅车,其基础结构是车体(1),在车体(1)上装有电池箱(3)、动力装置(4)、履带总成(11)、电控开关(12),其特征是座椅(2)通过吊耳(9)、滑动架(6)绞接在车体(1)的横梁上,在车体(1)的下部设有车轮升降组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刘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