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631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组件(80),其具有流体块体(70)、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电磁阀(60),所述电磁阀包括与所述流体块体(70)连接的阀芯(62)和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相应的电磁组件(61),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壳体槽(40)与所述流体块体(70)密封地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壳体槽(40)具有功能集成的壳体底部(43),所述壳体底部集成到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阀(60)的磁路(46)中,且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阀(60)的贯穿区域中由导磁材料构成,优选是由金属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流 体组件。
技术介绍
在图1和2中示出了常规的流体组件,其例如用在防抱死系统 (ABS )或驱动防滑调节系统(ASR系统)或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 系统)中,其中图1为罩式结构形式的流体组件的一个区域的示意 性剖视图,图2为槽式结构形式的流体组件的一个区域的示意性剖 -f见图。图3示出常^L的电》兹阀5、 15的实施例,所述电》兹阀可以用 于调节在根据图1或图2的流体组件1、 11中的流体流。如由图3 可见,所示常^L的电磁阀5、 15包括阀芯5.1、 15.1和电^兹组件5.2、 15.2,所述阀芯包括外壳31、阀嵌件32、衔铁33、复位弹簧35和 阀体36,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壳体套23、绕组支架24、线圈绕组25、 电接头27和压入的防护盖5.3。由线圈绕组产生的磁通30被引导经 过壳体套23、防护盖5.3、阀嵌件32和衔铁33,其中所产生的^f兹力 使衔铁33克服复位弹簧35的作用力朝向阀嵌件32运动,由此缩小 衔铁33和阀嵌件32之间的气隙28。为了与阀芯5.1、 15.1的各种直 径适配,可以为了避免径向副气隙过大而分别将带有适配的孔直径 的防护盖5.3压入到在其它方面构造相同的电磁组件5.2、 15.2中, 随着变体多样性的增加,这会影响到供应、安装和成本。在电磁组件5.2、 15.2的一种替代的构造形式中,^磁路30可以 沿轴向分开,使得只有在装配控制装置时,带有绕组支架24和线圈 绕组25的壳体套23才,皮装到与阀芯5.1、 15.1固定连接的防护盖5.3 上,由此磁路30被闭合。其中固定阀芯需要很大空间。如由图1和2可见,在带有阀芯的流体块体3、 13上固定有控 制装置2、 12,其中分别只示出一个阀芯5.1、 15.1,所述控制装置 包括盖件2.1、 12.1、壳体壁4、 14和相应的电》兹组件5.2、 15.2,其 中所述壳体壁4、 14的高度基本上决定于相应的电磁组件5.2、 15.2 的高度hl、 h2。就图1中所示的罩式结构形式而言,电磁组件5.2通过防护盖 5.3直接位于流体块体3的表面上。在此,用于在控制装置2和流体 块体3之间密封的密封件4.1位于电磁组件5.2的壳体套23旁。电 磁阀5的纵轴线相距流体块体3的边缘的距离dl以及控制装置2的 相应尺寸进而整个系统的结构空间都决定于电磁组件5.2的半径和 密封件4.1的宽度。就图2中所示的槽式结构形式而言,密封件14.1位于安放在 电磁组件15.2和流体块体13之间的槽底14.2的底面上。电磁阀15 的纵轴线相距流体块体13的边缘的距离d2以及控制装置12的相应 尺寸进而整个系统的结构空间仅决定于电磁组件15.2的半径和壳体 壁14的厚度。然而由于中间插入槽底14.2,电》兹组件15.2相对于阀 芯15.1的位置升高,从而为了确保磁通相同而使得阀芯15.1的高度 增加槽底14.2的厚度h3。因此,尽管在根据图2的槽式结构形式中 在电磁阀15的纵轴线和流体块体1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2小于在才艮 据图1的罩式结构形式中在电磁阀5的纵轴线和流体块体3的边缘 之间的距离dl,但为此电磁组件15.2的高度h2高于电》兹组件5.2 的高度hl。
技术实现思路
相比之下,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组件的 优点在于,壳体槽具有功能集成的壳体底部,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壳 体槽与流体块体密封地连接,所述壳体底部集成到至少 一 个电磁阀的磁路中,且至少在至少 一 个电磁阀的贯穿区域中由导磁材料构成, 优选由金属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壳体槽以有利的方式地承担常规电磁阀宽度可以得到减小, 且可以省去作为》兹3各一部分的防护盖。同时,阀芯的最佳固定方案 继续有效,并且在流体块体和控制装置之间的交界处得到良好地密 封。此外,功能集成的壳体底部以有利的方式提高了控制装置壳体 的刚性,且可以提供用于将控制装置安装在流体块体上的孔。通过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措施和改进方案,可以实现对在 独立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流体组件的有利改进。特别有利的是,整个壳体底部和/或整个壳体槽都由导磁材料 构成,优选由金属构成,由此特别是在设计成金属底部时,可以进 一步提高控制装置壳体的刚性和改善控制装置壳体的固定方案。为 了增加在电磁组件和阀芯之间的磁过渡区域,功能集成的壳体底部 可以有利地在至少一个电磁阀的贯穿区域中具有朝向上方和/或下方 的凸缘。此外可以在电磁组件和盖件之间设置弹性元件,所述弹性 元件将电磁组件持久地压靠在壳体底部上。由此可以有利地避免在 壳体底部和电磁组件之间的不需要的轴向气隙,该轴向气隙会削弱 磁通,进而削弱产生的磁力。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组件的 一种设计方案中,壳体槽通过螺旋连接 和/或粘接和/或铆接与流体块体连接。为了允许高的预应力,壳体底 部在用于螺旋连接和/或铆接的固定孔区域中由金属制成。在螺旋连 接或铆接时,通过螺钉或铆钉会使金属底部和流体块体产生连续的 金属螺旋联合体或铆接联合体,该联合体允许高的预应力且不会出 现塑料松弛现象,相比于完全的塑料槽,此处可以省去附加的螺旋 套。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组件的另 一设计方案中,由金属制成的壳体底 部在边缘区域中用塑料挤压包封,其中在塑料挤压包封的区域中形 成密封槽,从而可以实现以不影响结构空间的方式涂敷粘接层或密 封层,所述粘接层或密封层使流体块体的边界层和金属壳体底的边 界层与大气分隔,因此防止出现腐蚀现象。此外,壳体底部在边缘 区域中例如通过模压减小厚度,以便容纳密封件。替代地,壳体底部在边缘区域中向上弯曲允许以不影响结构空间的方式安装环绕的 密封件。另外,平面式密封件可以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整个面上。在 流体块体和控制装置之间的分离面例如可以在流体块体和壳体槽之 间或者在壳体槽和控制装置之间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组件的又 一设计方案中,壳体底部可以在至少 一个预先给定的位置上具有向上弯曲的冷却连接片,以便形成用于 电子元件的导热路径,从而在电子元件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以有利的 方式通过冷却连接片和壳体底部排出至流体块体。附图说明的常规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具 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或元件。图1为罩式结』构形式的流体组件的一个区域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为槽式结构形式的流体组件的一个区域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为用于根据图1或图2的流体组件的电磁阀的示意性剖视图4为壳体槽的示意性剖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根据图4的壳体槽的流体组件的一个区域 的示意性剖视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根据图4的壳体槽的流体组件的另一个区 域的示意性剖视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视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根据图4的壳体槽的流体组件的一个区域 的示意性剖视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视图IO为壳体槽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11为根据图IO的壳体槽的俯视图12为壳体槽的沿着图ii的剖切线xn-xn的侧剖视图;图13为壳体槽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4为壳体槽的沿着图13的剖切线XIV-XIV剖切的侧一见图; 图15为壳体槽的沿着图13的剖切线X V-X V剖切的正^见图; 图16为具有第一分离面的流体组件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 图17为具有第二分离面的流体组件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流体组件,其具有流体块体(70)、控制装置(50)和至少一个电磁阀(60),所述电磁阀包括设置在所述流体块体(70)中的阀芯(62)和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50)中的相应的电磁组件(61),其中所述控制装置(50)通过壳体槽(40)与所述流体块体(70)密封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槽(40)具有功能集成的壳体底部(43、43′),所述壳体底部集成到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阀(60)的磁路(46)中,且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电磁阀(60)的贯穿区域(45)中由导磁材料构成,优选由金属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菲尔斯特A巴赖斯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