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载荷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振型比较的动载荷位置识别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所受的动载荷在结构的设计、优化以及健康监测等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通过直接测量的方式确定作用在结构上的载荷的位置与大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动载荷识别技术应运而生。动载荷识别,即通过易于测量的结构动响应和已知的结构动特性逆向重构作用在结构上的动载荷,属于结构动力学的第二类逆问题,是数学中典型源识别反问题。动载荷识别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应用于军用航空领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大量的动载荷识别方法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传统的动载荷识别方法,大都是在已知载荷作用位置的情况下,识别载荷的大小。可以将这些方法分为三类,即频域法、时域法和智能方法。频域法即在频域上进行识别的方法,这种方法起步较早,发展成熟,适用于长时间或者平稳载荷的识别。时域法在时域上建立响应与载荷的映射关系,识别载荷作用的时域历程,在冲击载荷等短时间的情况下优势明显。但是受到累计误差和病态问题的影响,仍有较大研究空间。智能方法是近期提出的一系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振型比较的动载荷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建模态载荷识别方程时,选用向量y(t)∈Rm×1代表系统的输出,其中Rd、Rv和Ra∈Rm×r分别是模态位移、模态速度和模态加速度对于系统输出产生的影响权重,m为已知响应的数量,r为模态截断阶数,为系统各阶模态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理坐标和模态坐标之间的加速度响应转换公式:选择物理坐标系中的加速度作为测量响应,得到Rd、Rv和Ra为:其中Wi(xj)表示在对应第j个测量响应的位置处第i阶模态加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振型比较的动载荷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建模态载荷识别方程时,选用向量y(t)∈rm×1代表系统的输出,其中rd、rv和ra∈rm×r分别是模态位移、模态速度和模态加速度对于系统输出产生的影响权重,m为已知响应的数量,r为模态截断阶数,为系统各阶模态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理坐标和模态坐标之间的加速度响应转换公式:选择物理坐标系中的加速度作为测量响应,得到rd、rv和ra为:其中wi(xj)表示在对应第j个测量响应的位置处第i阶模态加速度的影响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载荷激励位置处各阶振型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对于连续系统,ti时刻的模态力矢量与真实载荷转换关系为:其中k为系统所受集中载荷的数量,fk(ti)表示第k个载荷在ti时刻的值,表示第k个载荷所作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金辉,王政树,郭欣睿,陈如彤,李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