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0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旋转卷线器的转子中,维持强度并谋求轻量化。旋转卷线器的转子(3)具有转子本体(15)、导环臂(16)、及盖构件(17)。转子本体具有:相对于卷线器本体(2)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20)、及含有从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的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并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部的第1及第2转子臂(21、22)。导环臂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由第1转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卷筒上。盖构件是配置至少在第1转子臂的外侧,可在内部形成空间,以比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形成来补强转子本体用的构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尤其是有关将钓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技术介绍
旋转卷线器一般具有装设在钓竿的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上的钓线导引用的转子、及将由转子所导引的钓线卷取的卷筒。转子具有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上的转子本体、及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转子本体上的导环臂。转子本体具有可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述卷线器本体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部的第1及第2转子臂。在圆筒部的后端部具有直径比其它部分大的环状的大直径部,在大直径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的位置使第1及第2连接部朝径方向外方延伸。导环臂可朝线卷取姿势及线开放姿势摆动自如地装设在第1及第2转子臂上,当线卷取姿势时将钓线导引并卷绕在卷筒上。导环臂具有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第1及第2转子臂上的第1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先端上的线形滚子、及连结第1导环支撑构件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并将钓线导引至线形滚子上的导环。在这种旋转卷线器中,旋转把手的话,转子旋转并由导环臂将钓线导引至卷筒而卷绕在卷筒上。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旋转卷线器的转子中,为了提升旋转平衡及使抛竿时的处理容易而被要求谋求轻量化。将转子轻量化时,从连接部施加于臂部、特别是从装设线形滚子的钓线导引侧的第1连接部施加于第1臂部的弯曲强度的维持成为瓶颈。具体地说,当线卷取时会发生由作用于线形滚子上的力量使第1臂部朝外侧扩大的力量,为了维持抵抗该力量的强度而有必要加厚第1连接部及第1臂部的板厚。因此此部分的轻量化有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在旋转卷线器的转子上维持强度并谋求轻量化。专利技术1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是一种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将钓线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具有相对于前述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前述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部的第1及第2转子臂的转子本体;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在前述第1转子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前述卷筒上用的导环臂;及至少配置在前述第1转子臂的外侧,内部形成空间,由比前述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所形成,补强前述转子本体用的盖构件。在这种转子中,转子本体因为是合成树脂制的,所以与金属制的相比,可以谋求轻量化。但是合成树脂的强度因为较弱,所以为了维持曲折强度而有必要将转子臂加厚化。在此将线卷取时力量作用的第1转子臂的外侧以高强度素材所形成的盖构件覆盖来补强第1转子臂。盖构件因为从外侧覆盖第1连接部及第1臂部且在内部形成空间,所以呈三维曲折形成。因此,当力量作用在第1转子臂上时,在盖构件中因为是拉伸力作用而不是压缩力,所以不容易变形。在此,因为将转子本体的力量容易作用的至少第1转子臂的部分以盖构件补强,所以可以将作用力由盖构件承受,从而可以降低转子本体的曲折强度而可以谋求薄板化。因此,对于转子可以维持强度并谋求轻量化。专利技术2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是在专利技术1所记载的转子中,前述导环臂具有分别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及第2臂部的先端上的第1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导环支撑构件的先端上的钓线导引用的线形滚子、及连结前述第1导环支撑构件及前述第2导环支撑构件而将前述钓线导引至前述线形滚子上的导环;前述盖构件配置在前述第1转子臂的第1连接部及第1臂部的外侧。这种情况下,只在力量作用的第1转子臂上设置可补强的盖构件,在第2转子臂上则可以设置装饰用的轻量的盖构件来谋求转子的更轻量化。专利技术3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是在专利技术2所记载的转子中,前述盖构件也配置在前述第2转子臂的第2连接部及第2臂部的外侧。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第2转子臂上也设置盖构件,所以容易取得转子的旋转平衡。专利技术4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是在专利技术1至3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转子中,前述盖构件是也覆盖前述圆筒部的后面地形成的。这种情况下,因为盖构件是也覆盖圆筒部的后面地形成的,所以可以更高地维持盖构件的曲折强度。专利技术5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是在专利技术1至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转子中,前述盖构件是为含有不锈钢合金及铝合金的金属制。这种情况下,容易更高地维持盖构件的曲折强度。且当不锈钢合金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盖构件的抗腐蚀性,当铝合金的情况下,因为容易成形加工而可对应种种的形状。专利技术6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是在专利技术1至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转子中,前述盖构件是由含有碳纤维及玻璃纤维的纤维所强化的纤维强化树脂制。这种情况下,维持曲折强度且更可以谋求轻量化。依据本专利技术,因为以盖构件补强转子本体的力量容易作用的至少第1转子臂部分,所以可以将作用的力量以盖构件承受,从而可以减少转子本体的曲折强度而谋求薄板化。因此,转子可以维持强度并谋求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卷线器的侧视图。图2是其侧视剖面图。图3是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的IV-IV剖面图。图5是图1的V-V剖面图。图6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的附图。图7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的附图。图8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4的视图。图9是其相当于图5的视图。图10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4的视图。图11是其相当于图5的视图。图12是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的视图。图13是其相当于图4的视图。图14是其它实施例的转子要部的侧视剖面图。图15是其它实施例的转子要部的背面图。图16是表示卷筒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卷筒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图18是表示卷筒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采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旋转卷线器具有含有把手1并装设在钓竿上的卷线器本体2、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前方上的转子3、及配置在转子3的前方上的卷筒4。转子3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2上。卷筒4可前后移动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2上。卷线器本体2例如为镁合金制,具有卷线器外壳2a、及朝卷线器外壳2a的图1上方延伸的大致T状的竿装设部2b。在卷线器外壳2a的内部设有供传达把手1的旋转至转子3用的旋转传达机构(未图示)及与把手1的转子3的旋转同步地使卷筒4朝前后移动用的摆动机构(未图示)。卷线器外壳2a的后端下部为了收纳摆动机构而形成朝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此突出部上为了防止刮伤而装设有压力成形的例如不锈钢合金制等的硬质金属制的盖板10。在盖板10及卷线器外壳2a之间加装有供防止卷线器本体2的电解腐蚀用的合成树脂制的绝缘构件11。转子3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2上的转子本体15、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转子本体的先端上的导环臂16、及可装卸自如地装设在转子本体15的后部外侧面上的补强用的盖构件17。转子本体15例如为尼龙66等的合成树脂制,具有圆筒部20、及与圆筒部20一体形成的第1及第2转子臂21、22。这些各部为了谋求轻量化而形成薄板。圆筒部20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2且在后端部具有直径比其它部分大的环状的大直径部20a。第1及第2转子臂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卷线器的转子,针对将钓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其特征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 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的第1及第2转子臂的转子本体;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在前述第1转子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前述卷筒上用的导环臂;至少配置在 前述第1转子臂的外侧,内部形成空间,由此前述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所形成,补强前述转子本体用的盖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5-22 152267/01;JP 2001-5-25 157004/01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转子,针对将钓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其特征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的第1及第2转子臂的转子本体;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在前述第1转子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前述卷筒上用的导环臂;至少配置在前述第1转子臂的外侧,内部形成空间,由比前述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所形成,补强前述转子本体用的盖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人见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