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0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旋转卷线器的转子中,维持强度并谋求轻量化。旋转卷线器的转子(3)具有转子本体(15)、导环臂(16)、及盖构件(17)。转子本体具有:相对于卷线器本体(2)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20)、及含有从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的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并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部的第1及第2转子臂(21、22)。导环臂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由第1转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卷筒上。盖构件是配置至少在第1转子臂的外侧,可在内部形成空间,以比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形成来补强转子本体用的构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尤其是有关将钓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的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技术介绍
旋转卷线器一般具有装设在钓竿的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上的钓线导引用的转子、及将由转子所导引的钓线卷取的卷筒。转子具有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线器本体上的转子本体、及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转子本体上的导环臂。转子本体具有可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述卷线器本体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部的第1及第2转子臂。在圆筒部的后端部具有直径比其它部分大的环状的大直径部,在大直径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的位置使第1及第2连接部朝径方向外方延伸。导环臂可朝线卷取姿势及线开放姿势摆动自如地装设在第1及第2转子臂上,当线卷取姿势时将钓线导引并卷绕在卷筒上。导环臂具有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第1及第2转子臂上的第1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先端上的线形滚子、及连结第1导环支撑构件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卷线器的转子,针对将钓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其特征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 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的第1及第2转子臂的转子本体;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在前述第1转子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前述卷筒上用的导环臂;至少配置在 前述第1转子臂的外侧,内部形成空间,由此前述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所形成,补强前述转子本体用的盖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5-22 152267/01;JP 2001-5-25 157004/01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转子,针对将钓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上,卷绕在前后移动的卷筒上,其特征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卷线器本体可旋转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圆筒部、及含有从前述圆筒部的后端部的外周面的相对向位置朝径方向外方延伸的第1及第2连接部以及从前述第1及第2连接部曲折与前述圆筒部隔有间隔地分别朝前方延伸的第1及第2臂的第1及第2转子臂的转子本体;可摆动自如地装设在前述第1及第2转子臂的先端上,在前述第1转子臂侧将钓线导引至前述卷筒上用的导环臂;至少配置在前述第1转子臂的外侧,内部形成空间,由比前述转子本体更高强度素材所形成,补强前述转子本体用的盖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人见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