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4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上述尾旋式渔线轮具有带能安装于钓竿的竿尾的竿安装部的渔线轮主体,以及能沿收线方向与放线方向回转自如地安装于前述渔线轮主体的回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以及第2动作机构,该第1以及第2动作机构设在上述尾旋式渔线轮上;第1操作构件,该第1操作构件的前端设有与前述竿安装部连接和分离的第1操作部,其移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主体,用于通过上述第1操作部进行第1动作机构的操作;第2操作构件,该第2操作构件设有第2操作部,该第2操作部通过第1操作构件,在与上述竿安装部背离的前端,与上述安装部进行连接和分离,该第2操作部通过前端,在末端侧与上述第1操作构件并列地进行配置的状态下,移动自如地安装于渔线轮主体,并通过上述的第2操作部进行上述第2动作机构的操作;缺口部,该缺口部朝上述回转体的方向开口而形成,以使上述两个操作构件当中的任何一个操作构件能够将另一个操作构件的一部分从三面进行包围;闭塞构件,该闭塞构件安装于上述缺口部的上述开口部分,与上述缺口部一起对上述的另一个操作构件从四面进行包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作装置,特别涉及设在尾旋式(线轮不旋转而只沿轴向作前后滑动,其通过回转体的回转来进行钓线的缠绕)渔线轮上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该渔线轮具有带安装在钓竿上的竿安装部的渔线轮主体,以及沿收线方向和放线方向自由旋转地安装于上述渔线轮主体的回转体。该种杆制动型的尾旋式渔线轮,因其可以将制动杆(第1操作构件的一例)保持在中立位置或制动位置而闻名,此处的中立位置指的是解除制动状态的位置,而制动位置指的是在中立位置上背离钓竿而维持规定的制动状态的位置。此外,在逆转制动机构的基础上所具备逆转禁止机构的尾旋式渔线轮,因其可以将制动杆保持在中立位置或逆转禁止位置而闻名,此处的中立位置指的是解除了制动状态并且允许逆转的位置,而逆转制动位置指的是在中立位置上背离钓竿而解除制动状态并且禁止逆转的位置。该种尾旋式渔线轮,在执行制动杆的制动操作时,比如说,用食指的指腹将制动杆的下面朝着靠近安装部的方向上拉,在执行旋转限制操作时,用食指的指背对制动杆的上面进行按压。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制动杆来实现切换操作,握着钓竿的一只手,无需脱手就可以进行逆转制动机构或逆转禁止机构等逆转限制机构的切换操作,使限制操作变得更加容易。上述现有的尾旋式渔线轮在结构上,不论是哪一种场合,都是通过在中立位置和与中立位置背离的限制位置(制动位置或者是逆转禁止位置)之间,对制动杆进行切换操作,而对于回转体的逆转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因此,必须从中立位置起一直按压至限制位置为止的操作幅度使制动杆整体的操作幅度变大。操作幅度一旦变大,钓鱼者在进行限制操作时,如果握渔竿的手指必须在从中立位置直至从离开钓竿的限制位置的范围内,对制动杆进行操作,由此使限制操作变得困难。此外,操作幅度增加的部分所占的空间,需要占用钓竿安装部和回转体之间的空间,因此也会导致渔线轮本身体积变大。因此,为了使操作幅度变小,正在开发尾旋式渔线轮,其通过并列配置的各自的杆对制动操作与限制操作进行操作。该种尾旋式渔线轮中,设置有辅助杆(第2操作构件的一例),该辅助杆与制动杆并排,并与制动杆设在相同的摆动轴芯上,通过该辅助杆来执行限制操作。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杆来进行制动操作和限制操作,由于各自的杆分别进行操作,就可以将杆操作幅度变小。除此之外,那些设置了两个杆的场合,在制动杆上设置了四面都封闭的矩形开口,限制杆从开口中穿过,并使其前端与制动杆相向。形成有开口的制动杆,考虑到其强度和耐用性,通过锻造或压力铸造的方法形成。由于在制动杆上设置了这样的开口,就可以防止钓线在两个的缝隙之间卡住。此外,由于限制杆接触到开口的边缘,在制动杆操作时能使限制杆连动。上述的现有装置的构造中,通过形成开口而使该辅助杆的前端从其中穿过,来防止在两杆缝隙之间的出现钓线卡住的问题。但是,在制动杆上形成开口后,在锻造生产的场合,只通过锻造工程是无法做出这种形状来的,所以,必须在锻造之后再通过后续加工才能完成。此外,在压力铸造的场合,则需要在金属铸型上下功夫,或通过后续加工来形成开口。这种情况对于合成树脂进行压模成形的场合也是同样的。因此,增加了工序数,也就导致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对于尾旋式鱼线轮,在抑制成本上升的同时,能防止在两操作构件的间隙出现钓线卡住的情况。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其设在尾旋式渔线轮上,该尾旋式渔线轮具有带能安装于钓竿的竿安装部的渔线轮主体,以及能沿收线方向与放线方向回转自如地安装于前述渔线轮主体的回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以及第2动作机构,该第1以及第2动作机构设在上述尾旋式渔线轮上;第1操作构件,该第1操作构件的前端设有与前述竿安装部连接和分离的第1操作部,其移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主体,用于通过上述第1操作部进行第1动作机构的操作;第2操作构件,该第2操作构件设有第2操作部,该第2操作部通过第1操作构件,在与上述竿安装部背离的前端,与上述安装部进行连接和分离,该第2操作部通过前端,在末端侧与上述第1操作构件并列地进行配置的状态下,移动自如地安装于渔线轮主体,并通过上述的第2操作部进行上述第2动作机构的操作;缺口部,该缺口部朝上述回转体的方向开口而形成,以使上述两个操作构件当中的任何一个操作构件能够将另一个操作构件的一部分从三面进行包围;闭塞构件,该闭塞构件安装于上述缺口部的上述开口部分,与上述缺口部一起对上述的另一个操作构件从四面进行包围。该动作装置中,第1动作机构是通过第1操作构件的第1操作部来实现操作的,第2动作机构则是通过第2操作构件的第2操作部来实现操作的。在此,其它的操作构件从其中穿过的开口由缺口部和闭塞构件构成,所以只要使缺口部形成其中一方的操作构件,就可以很容易地形成缺口部。因此,也就可以实现抑制成本的提升,并能防止两个操作构件的缝隙之间出现钓线被卡住的问题。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的基础上,闭塞构件为板状构件,其通过朝开口部分拧入的螺栓构件,拆卸自如地安装于缺口部。这种情况下,由于闭塞构件是借助螺栓来安装的,所以闭塞构件可以装卸。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装置的基础上,闭塞构件为穿过夹着开口部分的两边而进行安装的棒状构件。这种情况下,由于安装有穿过两边的棒状构件,它除了能够使两边的厚度变薄,同时还能使闭塞构件的构造变得简洁。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装置的基础上,闭塞构件为通过棒状构件进行固定的板状构件,该棒状构件穿过夹着开口部分的两边进行安装。这种情况下,由于安装有穿过两边的棒状构件,它除了能够使两边的厚度变薄,同时还能使棒状构件穿过两个操作构件,使得板状构件得以固定,从而使板状构件的固定构造变得简洁。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或4所记载的装置的基础上,棒状构件铆接固定于开口处的两边的外侧。这种情况下,通过铆接固定,能以简明的结构对棒状构件进行固定。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6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至5任何一项所记载的装置的基础上,两个操作构件在相同摆动轴芯的周围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这个情况下,由于两个操作构件安装在同一摆动轴芯的周围,使得向渔线轮主体上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变得更加简单。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7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至6任何一项所记载的装置的基础上,第1动作机构是具有制动构件的回转体的制动机构,该制动构件与沿回转体的放线方向的旋转连动而进行旋转。沿靠近竿安装部的方向,对第1操作构件的第1操作部进行操作时,其末端与制动构件相接触,并对回转体进行制动。这种情况下,沿靠近安装部的方向,对第1操作构件的第1操作部进行操作时,第1操作构件的末端接触制动构件,回转体的放线方向上的旋转就被制动。这时候的制动力根据加载到第1操作构件上的力度大小而发生变化。根据专利技术技术方案8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在专利技术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装置的基础上,第2动作机构是能在第1限制状态与第2限制状态之间,对回转体在放线方向上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限制机构。在与杆安装部接合和分离的方向上,对第2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时,限制机构的限制状态在第1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上述尾旋式渔线轮具有带能安装于钓竿的竿尾的竿安装部的渔线轮主体,以及能沿收线方向与放线方向回转自如地安装于前述渔线轮主体的回转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以及第2动作机构,该第1以及第2动作机构设在上述尾旋式渔线轮上;第1操作构件,该第1操作构件的前端设有与前述竿安装部连接和分离的第1操作部,其移动自如地安装在上述渔线轮主体,用于通过上述第1操作部进行第1动作机构的操作;第2操作构件,该第2操作构件设有第2操作部,该第2操作部通过第1操作构件,在与上述竿安装部背离的前端,与上述安装部进行连接和分离,该第2操作部通过前端,在末端侧与上述第1操作构件并列地进行配置的状态下,移动自如地安装于渔线轮主体,并通过上述的第2操作部进行上述第2动作机构的操作;缺口部,该缺口部朝上述回转体的方向开口而形成,以使上述两个操作构件当中的任何一个操作构件能够将另一个操作构件的一部分从三面进行包围;闭塞构件,该闭塞构件安装于上述缺口部的上述开口部分,与上述缺口部一起对上述的另一个操作构件从四面进行包围。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闭塞构件为板状构件,其通过朝开口部分拧入的螺栓,拆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缺口部螺栓。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闭塞构件为棒状构件,其穿过夹着上述开口部分的两边进行安装。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闭塞构件为通过棒状构件进行固定的板状构件,该棒状构件穿过夹着上述的夹着开口部分进行安装。5.如权利要求3或者4记载的尾旋式渔线轮的动作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的棒状构件铆接并固定于上述开口处的两边的外侧。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尾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仓恒治生田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