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59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钩环臂的固定轴盖,其包括沿其外周引导鱼线的第一引导部分和布置成使得钩环位于它和第一引导部分之间的内凹部分。该内凹部分还包括布置成将钩环位于第二凹入部分和第一引导部分之间的第二凹入部分,和布置在最靠近卷筒的固定轴盖的部分上的第一凹入部分。第一凹入部分至少部分与更靠近鱼线滚轮一侧的第二凹入部分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鱼线引导机构。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将鱼线引导到卷筒上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
技术介绍
旋转绕线轮传统上设置用于将鱼线引导到卷筒上的鱼线引导机构。鱼线引导机构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转子臂的端部上。鱼线引导机构和转子一起转动并可在鱼线释放位置和鱼线卷绕位置之间枢转。鱼线引导机构通常包括固定轴的第一钩环支承构件、第二钩环支承构件、固定轴、固定轴盖,线形的钩环和鱼线滚轮。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钩环支承构件的端部上,同时固定轴盖固定在固定轴的另一端上。线形钩环的第一端连接在固定轴盖上。钩环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钩环支承构件的端部上。钩环传统上布置成使其在卷筒的周向上向外弯曲,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10-117644所述。为了围绕具有如此鱼线引导机构的旋转绕线轮的卷筒卷绕鱼线,钩环枢转到鱼线卷绕位置上并且摇把转动。因此,鱼线通过钩环导向,并引导到固定轴盖之上以便接触鱼线滚轮的外周表面。然后,鱼线通过鱼线滚轮引导,改变鱼线的方向,并卷绕在卷筒上。在传统鱼线引导机构中,当例如鱼具捕捉到大的物体并在操作者试图卷绕鱼线时,大的张力施加在鱼线上。由此,鱼线滚轮通过鱼线向内朝向卷筒推动。因此,当鱼线滚轮向卷筒推动时,固定轴盖与卷筒接触。如果固定轴盖与卷筒接触,可能出现的是鱼线将不平滑的引导到卷筒上。因此,已经考虑在卷筒和固定轴盖之间保持大的间隙使得固定轴盖难以与卷筒接触,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10-117644。然而,当卷筒和固定轴盖之间的间隙增大,绕线轮的总体尺寸增加。为此,需要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所述问题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本专利技术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得以明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控制、减少或防止具有鱼线引导机构的旋转绕线轮的总体尺寸的增加并同时防止固定轴盖与卷筒接触。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转子臂的端部上以便在鱼线引导位置和鱼线释放位置之间枢转。鱼线引导机构包括第一钩环支承构件、第二钩环支承构件、固定轴、固定轴盖、鱼线滚轮和钩环。第一和第二钩环支承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转子臂的各自端部上。固定轴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第一钩环支承构件上。固定轴盖固定地连接在固定轴的第二端部上,并与第一钩环支承构件隔开。鱼线滚轮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轴上。滚轮形成在围绕其周边表面引导鱼线的鱼线滚轮内。钩环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第二钩环支承构件上。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在至少之一固定轴和固定轴盖上。钩环相对于卷筒在周向上向外弯曲并将鱼线在固定轴之上引导到鱼线滚轮。固定轴盖包括构造成围绕其外周引导鱼线第一引导部分和布置成使得钩环的第二端部布置在它和第一引导部分之间的第一凹入部分。第一凹入部分通过使得最靠近卷筒的固定轴盖的一部分凹入来形成。在此鱼线引导机构中,固定轴盖包括布置成使得固定轴盖的钩环布置在凹入部分和第一引导部分之间的第一凹入部分。另外第一内凹部分在与第一引导部分相对一侧并在与卷筒最靠近的位置处形成凹入部分。这里,由于固定轴盖包括作为位于最靠近卷筒的位置处的内凹部分的第一凹入部分,在卷筒和固定轴盖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另外,绕线轮的总体尺寸将不相对于传统绕线轮增加,并且可防止固定轴盖与卷筒接触。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是按照第一方面的鱼线引导机构,其中固定轴盖还包括第二凹入部分。第二凹入部分布置成使得固定轴盖的钩环布置在第二凹入部分和第一引导部分之间。另外,第一凹入部分布置成使其在更靠近鱼线滚轮一侧上与第二凹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绕线轮的重量可通过在固定轴盖内形成第一凹入部分来制成很轻,并且固定轴盖可通过在固定轴盖内形成第二凹入部分来防止与卷筒接触。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是第二方面的鱼线引导机构,其中固定轴盖还包括锥形部分和柱形部分。锥形部分与锥形部分顶点附近的钩环的第二端部平滑地连接。柱形部分在更靠近鱼线滚轮一侧上平滑地连接在锥形部分的底表面上,并具有与锥形部分的底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另外,第二凹入部分最好形成锥形部分内,而第一凹入部分最好形成在柱形部分内。在这种情况下,当例如第一凹入部分和第二凹入部分平滑连接在一起时,由于第一和第二凹入部分分别形成在最靠近卷筒将柱形部分和锥形部分连接的部分内,可靠地防止固定轴盖与卷筒接触。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说明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右立视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左截面立视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前立视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钩环臂的局部倾斜透视图;以及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钩环臂的截面图,其表示出主要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包括摇把1、可转动地支承摇把1的绕线轮单元2、转子3和卷筒4。转子3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的前部上。卷筒4将鱼线围绕其外周表面上卷绕,并布置在转子3的前部使其可相对于转子3和绕线轮单元2前后运动。摇把1具有T形抓握部1a和单独可转动地连接在抓握部1a的尖端和绕线轮单元2上的L形曲柄臂1b。如图1和2所示,绕线轮单元2包括在其侧部具有开口的绕线轮主体2a和向上对角线延伸到前部并与绕线轮主体2a形成整体的T形杆连接腿部2b。如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2a在其内部具有机构安装空间,该空间容纳转子驱动机构5和振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传递摇把1的转动以便转动转子3。振动机构6设置成通过相对于绕线轮单元2前后运动卷筒4均匀地卷绕鱼线。如图1和2所示,卷筒4布置在转子3的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之间,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制动机构60将卷筒4的中心通过连接在卷筒轴15的前端上(见图2)。如图2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摇把轴10、主齿轮11和小齿轮12。主齿轮11与摇把轴10一起转动,摇把1不可转动地安装在摇把轴上。小齿轮12与主齿轮11啮合。摇把轴10的两端设置不同螺纹方向和直径的阴螺纹部分,使得摇把1不可转动地安装在这些阴螺纹部分上,并因此适合左手和右手操作的使用者。小齿轮12形成具有中空的管状形式。另外,小齿轮12的前部分延伸通过转子3的中央部分。小齿轮12通过螺母33紧固在转子3上。小齿轮12的中央部分和后端部分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内。振动机构6相对于绕线轮单元2前后运动卷筒4。如图2所示,振动机构6包括螺纹轴21、滑动件22和中间齿轮23。螺纹轴21大致布置在卷筒轴15之下并与之平行。滑动件22相对于绕线轮单元2沿螺纹轴21前后运动。中间齿轮23固定地连接在螺纹轴21的前端上。卷筒轴15的后端不转动地固定在滑动件22上。中间齿轮23与小齿轮12啮合。如图2所示,转子3包括柱形部分30、第一转子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鱼线引导到卷筒上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该机构安装在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的端部上以便在鱼线引导位置和鱼线释放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鱼线引导机构包括: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的各自端部上的第一钩环支承构件和第二钩 环支承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固定轴,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钩环支承构件上;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固定轴的所述第二端部上的固定轴盖,所述固定轴盖与所述第一钩环支承构件隔开;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固定轴上的鱼线滚轮, 所述鱼线滚轮具有形成其上的滚轮,所述鱼线滚轮构造成围绕其周边表面引导鱼线;以及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钩环,该钩环构造成将鱼线在所述固定轴盖之上引导到所述鱼线滚轮上,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钩环支承构件上,所述钩环的所 述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在至少之一所述固定轴和所述固定轴盖上,所述钩环相对于该卷筒在周向上向外弯曲,所述固定轴盖包括:第一引导部分,该部分构造成围绕其外周引导鱼线;以及第一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布置成使得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二 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之间,所述第一凹入部分通过使得最靠近该卷筒的所述固定轴盖的部分凹入来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2-10-7 293352/021.一种用于将鱼线引导到卷筒上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该机构安装在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的端部上以便在鱼线引导位置和鱼线释放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鱼线引导机构包括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的各自端部上的第一钩环支承构件和第二钩环支承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固定轴,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钩环支承构件上;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固定轴的所述第二端部上的固定轴盖,所述固定轴盖与所述第一钩环支承构件隔开;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固定轴上的鱼线滚轮,所述鱼线滚轮具有形成其上的滚轮,所述鱼线滚轮构造成围绕其周边表面引导鱼线;以及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钩环,该钩环构造成将鱼线在所述固定轴盖之上引导到所述鱼线滚轮上,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二钩环支承构件上,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在至少之一所述固定轴和所述固定轴盖上,所述钩环相对于该卷筒在周向上向外弯曲,所述固定轴盖包括第一引导部分,该部分构造成围绕其外周引导鱼线;以及第一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布置成使得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之间,所述第一凹入部分通过使得最靠近该卷筒的所述固定轴盖的部分凹入来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盖还包括第二凹入部分,该部分布置成使得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二凹入部分和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之间;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布置成至少部分与更靠近所述鱼线滚轮一侧上的所述第二凹入部分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盖还包括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与靠近所述锥形部分的顶点的所述钩环的所述第二端部平滑连接;以及柱形部分,该柱形部分与更靠近所述鱼线滚轮一侧上的所述锥形部分的底表面平滑连接,所述柱形部分具有与所述锥形部分的所述底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二凹入部分形成在所述锥形部分内,而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形成在所述柱形部分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和所述固定轴盖形成单件整体构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环是线形构件,该构件紧固在所述第二钩环支承构件和所述固定轴盖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