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和托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962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2: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和托举装置,支撑结构包括:转动组件、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撑组件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可转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可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转换的支撑组件,以实现不同车身的托举和支撑以及定位,便于支撑结构适用于多中车型的共线生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的吊装,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和托举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用于支撑的托臂与吊具框架一体式设计,框架、托臂、垫块之间刚性连接,不具备兼容多种方案的条件。且现有结构无法满足多种使用需求,如果有其他结构的新车型要投入生产,只能建设一条新产线或对现有产线进行改造,不具有兼容性,花费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撑结构,以满足多种车型的共线生产需求。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托举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支撑结构。

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包括:转动组件、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可转换。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可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转换的支撑组件,以实现不同车身的托举和支撑以及定位,便于支撑结构适用于多中车型的共线生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22)的一侧设有配合凸起和配合槽,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槽沿所述支撑组件(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配合凸起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所述配合槽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部(2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还包括:定位柱(23),所述定位柱(23)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上,所述定位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件(22)的一侧设有配合凸起和配合槽,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配合槽沿所述支撑组件(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配合凸起形成为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所述配合槽形成为所述第二支撑部(2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还包括:定位柱(23),所述定位柱(23)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上,所述定位柱(23)邻近所述第一支撑部(211)设置,所述定位柱(23)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2)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形成有避让槽(213),所述避让槽(21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2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2)形成有第一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221)与所述避让槽(213)沿所述支撑组件(20)的高度方向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1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10)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结构(2),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弥乐秘聚超宋羿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