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混凝土类,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次搅拌法的改性磷酸钾镁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大量老旧建筑和新建建筑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既需要空间位置处置多出的建筑固体废弃物,更迫切需要一种利用固体废弃物的方式。磷酸钾镁水泥是由重烧氧化物镁、磷酸二氢钾和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一类胶凝材料,具备水化快、早期强度高、粘结性能强和体积稳定性好等特点。由于磷酸钾镁水泥与较大集料之间的界面生成的水化产物稳定,且水化产物和骨料之间的粘结性能更好,可以较好的提升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
2、另外,基于波特兰水泥是再生骨料利用的常用基质,现有的研究表明,再生骨料对于波特兰水泥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有负面影响。磷酸钾镁水泥较波特兰水泥有更好的粘结性能,可加强骨料之间的粘聚性,还具有固化废弃物形成致密基体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再生粗骨料的掺量和物理性质薄弱对混凝土的负面影响,二者具备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
3、因此,努力推进再生骨料的应用范围,提高再生骨料利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次搅拌法的改性磷酸钾镁水泥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配合比的组分如下:重烧氧化镁、磷酸二氢钾、复合缓凝剂、粉煤灰、硅灰、再生骨料、天然骨料、聚羧酸减水剂和水,各组分的质量比为重烧氧化镁16%、磷酸二氢钾11%、复合缓凝剂5~10%、粉煤灰3%、硅灰5%、再生骨料0~16%、天然骨料25~41%、河砂16.7%、聚羧酸减水剂0.08%、水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磷酸钾镁水泥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烧氧化镁200目,92纯度,比表面积为217m2·kg-1,平均粒径为60.05μm,比重为3.14g/cm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次搅拌法的改性磷酸钾镁水泥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配合比的组分如下:重烧氧化镁、磷酸二氢钾、复合缓凝剂、粉煤灰、硅灰、再生骨料、天然骨料、聚羧酸减水剂和水,各组分的质量比为重烧氧化镁16%、磷酸二氢钾11%、复合缓凝剂5~10%、粉煤灰3%、硅灰5%、再生骨料0~16%、天然骨料25~41%、河砂16.7%、聚羧酸减水剂0.08%、水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磷酸钾镁水泥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烧氧化镁200目,92纯度,比表面积为217m2·kg-1,平均粒径为60.05μm,比重为3.14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缓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为四硼酸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