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及应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4930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4 17:58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及应用方法,该系统包括气力输送管道、电磁缓速容器、电磁缓吹钢管、电磁减速组件,电磁缓速容器包括内胆以及套设于内胆表面的导电壳体;电磁缓吹钢管的入口端与气力输送管道连通,电磁缓速组件包括一对挡环以及电磁减速螺线组,一对挡环间隔套设于电磁缓吹钢管外侧,电磁减速螺线组沿电磁缓吹钢管的轴向绕设于一对挡环之间,电磁减速螺线组通电产生用于使电磁缓速容器减速的第一磁场,通过改变电磁减速螺线组的电流大小或通电螺线的数量以控制第一磁场的减速效果,能够针对容器的重量、磨损程度对容器的减速效率、减速力度进行独立设计并展现不同的减速效果,以弥补现有反向气流减速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容器式气力管道输送减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气力输送系统又称气流输送系统,是利用气流能量在封闭管道内吹送物品以达到物流运输目的的设备,具有输送效率高,输送成本低等优势。容器式气力管道运输系统是气力输送系统中的一种,用于运输一些有隔离和保护需求的物品,如矿石或煤矿的样本等。将物品封存于适用于气力管道输送的容器内后,通过风力在管道内对容器进行压送或吸送以达到运输目的,并通过调控风力大小达到对容器的加速或减速目的。

2、为使容器能够在到达管道出口处时的速度趋近于零,需要在容器到达出口之前减小对容器的输送风力和/或向管道内的容器施加与输送方向相反的风力。然而,由于风力对运输管道内容器的作用是持续的,且对风力大小的控制对于本业界来说还难以到达能够使容器在管道出口处的速度降为零的水平,若“反吹”力过大或反向施加风力的时间节点过早,则容易导致容器无法到达管道出口;若“反吹”力不足或反向施加风力的时间节点过迟,则容易导致容器在出口处仍有较大动能,设计人员只能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合适的气压和向容器提供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包括气力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缓速容器、电磁缓吹钢管以及电磁减速组件,所述电磁缓速容器包括内胆以及套设于所述内胆表面的导电壳体;所述电磁缓吹钢管的入口端与所述气力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电磁缓速组件包括一对挡环以及电磁减速螺线组,一对所述挡环间隔套设于所述电磁缓吹钢管外侧,且所述电磁减速螺线组沿所述电磁缓吹钢管的轴向绕设于一对所述挡环之间,所述电磁减速螺线组通电产生用于使电磁缓速容器减速的第一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减速螺线组包括一级线圈、若干二级线圈以及若干三级线圈,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包括气力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缓速容器、电磁缓吹钢管以及电磁减速组件,所述电磁缓速容器包括内胆以及套设于所述内胆表面的导电壳体;所述电磁缓吹钢管的入口端与所述气力输送管道连通,所述电磁缓速组件包括一对挡环以及电磁减速螺线组,一对所述挡环间隔套设于所述电磁缓吹钢管外侧,且所述电磁减速螺线组沿所述电磁缓吹钢管的轴向绕设于一对所述挡环之间,所述电磁减速螺线组通电产生用于使电磁缓速容器减速的第一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减速螺线组包括一级线圈、若干二级线圈以及若干三级线圈,所述一级线圈、二级线圈以及三级线圈的半径不相等,且所述一级线圈、二级线圈以及三级线圈分别按照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所述电磁缓吹钢管的径向依次绕设于所述电磁缓吹钢管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为铝合金内胆,所述导电壳体为铜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表面套设有高分子耐磨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力输送管道的电磁缓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速接收组件,所述缓速接收组件位于所述电磁缓吹钢管远离所述气力输送管道的出口端,所述缓速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前杨涛成东张银平钟威苏伟慧郭宏亮姬承者张新李鹏孙朋飞赵胜周黎博王鹏董飞邵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银川东方气力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