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宏杰专利>正文

新型耘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1 阅读:5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手动工具。该新型耘锄旨在解决已有技术中锄头的苯重、刃钝、培土能力差、使用费力且锄柄与锄板连接处易松动或易折断的问题。其耘锄的锄板:前部刃口的两边设尖角、中间为弧凹形刃口;锄板的两侧设有边部加强筋;锄板沿纵向往后部设有弓形脊梁;锄板上有锥台形棱孔与锄柄上的锥台形棱钩相配;锄柄下部的横截面为左右短、前后长故不易折断。结构设计合理、按模具精铸成的锄板、锄柄,使用时刃口锋利、重量轻、锄草、培土性能好、省力好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耘锄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中的手动工具,尤其为一种在农田里用来锄草、培土的手动器具。耘锄又称锄头或锄、或板锄,为广大农民们在田间常用的手动工具。锄地是一项劳动强度不大但却是一种很累的活,农民们锄一天地,晚上会感到腰酸、脚疼、已有的锄头多是农村的巧匠“烘炉”锻打而成,因锻件温度不易控制、且无横具,评经验打的锄头常存有不足之处:锄板较厚,锄柄与锄板的连接处,一是易松动,二是易折断;锄刃的中间部分易裂口,锄刃易分层、易断锄角、易卷刃;使用时不锋利、刃口纯锄地费力、除草能力差;锄头锄板纵向较长,使用中有沿横向被折断,已有的锄头在锄地锄草时,培土能力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的耘锄,该耘锄是按模具精铸成的,锄地锄草时,锄头锋利、重量轻、省力、除草性能好、培土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新型耘锄使用状态的总体结构简图,图2为锄板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锄板的不同截面图,图5为图3中的K向视图,图6为锄柄的结构简图。图示中的零、部件及其部位序号:1,锄把,2锄柄的上缘(一体件),3、锄把在锄柄中安装时的固紧环,4、锄柄,4--1锄柄的“加强筋”,4--2、锄柄的锥台形棱钩、5、锄板,5--1、锄板的前端刃口,5--1--1、锄板刃口的左右尖角,5--1--2、锄板刃口的弧形凹刃,5--2、锄板左右两侧的边部加强筋,5--3、锄板的弓形脊梁,5--4、锄板上的锥台形棱孔。这种新型耘锄,由锄把1、锄柄4、锄板5、以及锄把在锄柄中安装时的固紧环5构成。为防止锄柄4的下部在使用时折断,而在锄柄下部设置了“加强筋”4--1;为使锄柄4与锄板5连接牢靠,在锄柄上设有锄柄的锥台形棱钩4--2,在锄板上设有锥台形棱孔5--4;为防止锄板沿横向折断,在锄板左右两边上分别设有边部加强筋5--2;为使锄地时又锋利又轻、锄草时切割草能力强、在锄板前端设有:锄板刃口的左右尖角5--1--1,-->锄板刃口的弧形凹刃5--1--2;为使耘锄向左右两侧的培土能力强,沿锄板前后、设有锄板的弓形脊梁5--3。所说的锄柄加强筋4--1,此加强筋系指锄柄下端的横截面:截面的横向短而纵向长。从耘锄锄板的纵向不同截面形状上可看出:锄板的弓形脊梁所在,很明显引导出、该耘锄培土能力好。耘锄的前端刃口厚度为2mm、两边部加强筋的厚度为4mm。本技术的积极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加上按模具精铸的锄板、锄柄、组合起来耘锄产品质量好;重量轻、锋利、锄地时除草、培土能力好、使用起来轻便、省力、好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耘锄,由锄把1、锄柄4、锄板5、以及锄把在锄柄中安装时的固紧环5构成。其特征在于:为防止锄柄4的下部在使用时折断,而在锄柄下部上设置了“加强筋”4--1;为使锄柄4与锄板5连接牢靠,在锄柄上设有锄柄的锥台形棱钩4--2,在锄板上 设有锥台形棱孔5--4;为防止锄板沿横向折断,在锄板左右两边上分别设有边部加强筋5--2;为使锄地时又锋利又轻,锄草时切割草能力强、在锄板前端设有:锄板刃口的左右尖角5--1--1,锄板刃口的弧形凹刃5--1--2;为使耘锄向左右两侧的培土能力强,沿锄板前后,设有锄板的弓形脊梁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耘锄,由锄把1、锄柄4、锄板5、以及锄把在锄柄中安装时的固紧环5构成。其特征在于:为防止锄柄4的下部在使用时折断、而在锄柄下部上设置了“加强筋”4--1;为使锄柄4与锄板5连接牢靠,在锄柄上设有锄柄的锥台形棱钩4--2,在锄板上设有锥台形棱孔5--4;为防止锄板沿横向折断,在锄板左右两边上分别设有边部加强筋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耀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