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球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填充剂。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对自身面部皮肤软组织因为年龄因素或疾病因素而丢失,越来越重视起来。针对软组织的修复和填充,人们早期用不可降解的聚丙烯酰胺填充,因为安全性问题,目前已经禁用。目前交联的透明质酸是最为普及的填充剂,虽然透明质酸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透明质酸注射填充后,因为吸水性强,会出现水肿或透光的假面效果,注射后还容易在皮下发生移位,出现不可预测的填充效果。透明质酸填充剂的上述问题,随着pcl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填充剂的出现,得到很好的解决。pcl等生物降解的填充剂,注射后能与透明质酸一样起到物理填充的作用,同时随着pcl的降解,其降解产物可以刺激皮下软组织的胶原增生,从而达到机体面部的自然修复,让面部焕发新生的活力。但是目前市售的pcl等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微粒填充剂,注射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水化时间,才能慢慢开始降解,在聚合物不发生降解的时间段,不能刺激软组织胶原再生,导致临床上的自然修复滞后长达1-3个月。另外,目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填充剂还存在结节肿块的发生,造成被新生胶原膜包裹,长时间无法消除。
2、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初期即刻效果好、不产生结节并且多层次改善皮肤状态的聚己内酯聚合物的填充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在用于填充剂时,具有初期起效快、避免产生结节和多层次
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聚己内酯微球的应用。
4、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填充剂。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己内酯微球,所述聚己内酯微球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da的酸性小分子。
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聚己内酯微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己内酯微球中引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da的酸性小分子,在制备成填充剂时,该填充剂的酸性小分子能够即刻有效地诱导机体的胶原再生,从而有效地弥补pcl聚合物填充剂初期效果差,胶原增生滞后的问题。酸性小分子能诱导聚己内酯微球的自我催化降解,从而彻底避免目前pcl填充剂被新生胶原膜包裹产生结节的临床问题。酸性小分子还能渗透到皮肤的不同层次对皮肤状态从里到外进行改善。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己内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50μm。由此,在上述粒径范围内,可以避免被体内免疫细胞的快速吞噬和减少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酸性小分子包括苹果酸、羟基乙酸、硬脂酸或油酸中至少一种。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以聚己内酯微球的总质量计算,所述酸性小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0.1~30%。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以聚己内酯微球的总质量计算,所述酸性小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5~20%。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在搅拌或超声作用下,将油相溶液滴加到水相溶液得到初乳;将初乳经过膜乳化方法得到乳液,离心、干燥得到聚己内酯微球;
14、所述油相溶液包括聚己内酯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da的酸性小分子;
15、所述水相溶液包括乳化剂。所述油相溶液和所述水相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油相溶液中,所述聚己内酯的质量浓度为1%~40%。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聚己内酯的特性粘度为0.1~3.0dl/g。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油相溶液中,所述酸性小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1%~30%。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膜乳化方法采用常规的方法和参数即可。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以水相溶液的质量计算,所述乳化剂的质量浓度为0.1~15%。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乳化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吐温-80中的至少一种。
22、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在制备药物缓释载体、皮肤填充剂或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23、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填充剂,包括上述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
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填充剂还包括辅料。
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料包括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或者玻璃尿酸中的至少一种。
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填充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将上述经过灭菌的聚己内酯微球和灭菌后的辅料溶液混合,得到填充剂。
2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微球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Da的酸性小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小分子包括苹果酸、羟基乙酸、硬脂酸或油酸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以聚己内酯微球的总质量计算,所述酸性小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0.1~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溶液和所述水相溶液的体积比为1: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相溶液中,所述聚己内酯的质量浓度为1%~40%;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相溶液中,所述酸性小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1%~30%。
9.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
10.一种填充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微球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da的酸性小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小分子包括苹果酸、羟基乙酸、硬脂酸或油酸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其特征在于,以聚己内酯微球的总质量计算,所述酸性小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0.1~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媛,刘少辉,肖晓,黄钰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