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的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34396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小直径的定位孔相对应,可吸收工件(15)的主定位孔(16)和副定位孔(17)的间距误差的工件(15)的定位方法,将主定位单元(20)的插入轴(21)插入主定位孔(16),并且,使副定位单元(30)的滑动凸缘部(34b)由滑动保持面(36e)引导并进行移动,吸收间距误差插入到副定位孔(17),以此来进行工件(15)的定位,其中,上述副定位单元(30)具备:形成平行的滑动保持面(36e)的底座下部块(36)、具备滑动面(34c)的滑动凸缘部(34b)、设置于滑动凸缘部(34b)的上部的插入轴(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工件的定位的技术,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吸 收设置于工件的定位孔的加工误差而高精度地进行定位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进行机械加工及机械的组装等时,成为被加工体或者被安装体 的工件的定位非常重要。在对工件自动实施机械加工的情况下,若对于工作机械的原点不 能准确地把握成为被加工体的工件的基准点,则不能对工件进行高精 度的机械加工。另外,在自动进行机械的组装的情况下,将基准面设 置于成为被组装体的工件上,组装机对该位置进行检测,设置对组装 位置进行调整的位置调整机构,这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由于需要 成本及检测时间,因此存在加工准备时间长等问题。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公示了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 那样的技术。专利文献I公示的技术是自动变更定位销的位置。有时使多种类型的工件在加工生产线上流通来进行加工。理想的 情况是每一种类型的工件设置一种加工生产线,但是,在批量小的情 况下由于与成本不相称,因而有时使多种类型的工件在一条生产线上 流通并进行加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工件的种类来改变定位。在专利文献1中,在不同类型的两个工件上分别设置了用于定位的定位孔。而且,在以设置于定位装置的一定位销为主定位销,以另 一定位销为副定位销时,利用工件使副定位销相对于作为基准的主定 位销可滑动。在副定位销向两个位置移动时,可以与各工件的定位孔 相对应。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与基准底座的卡具板有关。其公开的技术是,卡具板上具备多个定位孔和纵横的槽,且具备 定程块,该定程块具有在槽内可滑动的定位销孔。而且,可以穿过卡 具板的定位销孔将一定位销插入形成于工件的一定位孔,穿过定程块 的定位销孔将另一定位销插入另一定位孔,决定工件的位置。即使工件类型不同的一定位孔和另一定位孔的孔间距离发生变 化,也可以使定位销滑动而在卡具板的槽内移动,且使一定位销和另 一定位销的间距发生变化而与工件的孔间距离相对应。由此,可以进行间距不同的工件的定位。专利文献3公开的技术与工件的临时夹紧装置有关。夹紧的方式的构成为,通过连结杆将主夹板和副夹板连结,通过 时间差可将工件夹紧。由于通过连结杆将主夹板和副夹板连结,且将 一驱动源固定于偏离连结杆的中心的位置,因而在用主夹板进行了固 定之后,可以用副夹板进行固定,且可以通过主夹板来决定工件的位 置,因此,可实现不易发生工件的偏离的夹板。专利文献4公开的技术与定位销的定位固定装置有关。为用两个定位销来进行工件的定位的技术,可以根据多个不同的 工件,使一定位销在长孔滑动以通过利用了杠杆原理的夹紧机构来进行定位,使另一定位销在设置成与一长孔及其延长线上相交的角度的 长孔内进行滑动且通过同一夹紧机构来进行定位。通过这种构成,可以进行具有间距不同的定位孔的工件的定位。但是,在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技术中,问题在于难 以提高定位精度。在基本使用两个定位销进行工件的定位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程度 的间隙来设计形成于工件的定位孔。形成于工件的定位孔若用对块状材料进行机械加工而成的方法, 则可以以相当高的精度来决定定位孔直径和孔间距离,但是,在由铸 件及金属板形成的工件上,将会使定位孔的直径及孔间距离的精度公 差变大。另外,即使是机械加工,为了高精度的加工相应地也需要时 间,因而有时只能得到与成本相抵的精度。这样的工件的定位必须以可吸收定位孔直径和孔间距离的偏差的 方式来决定定位销的位置及类型。另外,即使可以将形成于工件的定位孔的直径和孔间距离高精度 地加工,也必须保持一定程度间隙以相对于定位销容易插入和拔出工 件。在将工件插入定位销时,也可考虑工件上发生倾斜的事件,在以 不允许该倾斜的精度不能设定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间隙时,相对于定位 销拔出插入工件将非常困难。基于这样的原因,将定位销的直径设定为比形成于工件的定位孔 的直径细一些,正因为如此而使定位精度降低。对于使用了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4的定位销及夹具的定位方法 可考虑下述优点,即,通过使副定位单元相对于主定位单元移动,可 以将孔间距离设定得较宽松,但是,既然是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的构 成,就需要为在插入时必须设置间隙的构成。但是,相对于定位孔的直径在对定位销的直径设置间隙,就意味 着通过设置间隙而允许工件的定位误差。而且,正是该间隙造成在以 主定位销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向产生位置偏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公知有一种与如专利文献5的定位装置及 具备该装置的卡紧系统有关的技术。图19表示专利文献5的副定位销100的垂直剖面。而图20表示 专利文献5的副定位销100的水平剖面。副定位销100在支架109的前端部分具备插销部件110,在插销 部件上形成有滑板外表面110a。而且形成有与滑板外表面相接的滑板 面Ua的滑板部分111内接于圆筒状的楔形部件113。楔形部件内接于 卡合部件114,卡合部件114保持在盖部件112上。由于副定位销100为这样的构成,因而在将盖部件112插入到工 件的副定位孔时,通过使滑板部分111的滑板面llla和插销部件110 的滑板外表面110a边滑动边平行移动,使盖部件112相对于支架109 进行移动,以修正工件上留出的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的间距误差。再者,由于通过将盖部件112连接于活塞115,从而利用液压使 活塞115从图19的状态下降,则楔形部件变成楔状,因而扩大了卡合 部件114的直径,进而可以消除副定位孔和盖部件112的间隙。该专利文献5基本上也是利用两个定位销进行工件的定位的技 术,但由于具有吸收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的间距误差的功能,因而根 据使用了这样的定位装置的加工机可以按照主定位孔基准对工件进行 高精度的加工。专利文献l:(日本国)特公平4一207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实公平6 — 44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9—103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02 — 263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WO2005/037485 Al号小册子但认为是,专利文献5中也存在结构上不能使定位销自身变小的 问题。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5的定位装置在副定位销100的前端内部 具备插销部件110、滑动部件111、及楔部件113,在其外周设置有与 副定位孔卡合的卡合部件114。利用这样的滑动机构使副定位孔进行平 行移动以修正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的间距误差。因此,滑动机构必须有尽可能接收在吸收间距误差时产生的水平 方向的应力及工件自重引起的垂直方向的应力等相应的应力的刚性。为了提高副定位销100的滑动部件的刚性,就需要使滑动机构变 大,即必须使盖部件112的直径变大。另外,为了增加滑动机构所使 用的部件的精度也必须以一定程度的大小来制作各部件。这是因为部 件越小越难以增加部件的精度。但是,所谓必须使副定位销100的直径变大是指也必须使工件的 副定位孔的直径变大。另一方面,需要在工件上设置主定位孔和副定位孔,在关系上, 需要大的主定位孔及副定位孔将会降低设计自由度。另外,定位孔自 身往往有在形成最终产品的阶段不使用的情况。因此,作为设计工件 方面的要求是想尽可能縮小定位孔的直径。艮口,希望定位销可以与小径的定位孔相对应。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件的定位方法,具备突出于基准面上的主定位单元和副定位单元,将所述主定位单元插入形成于工件上的主定位孔,将所述副定位单元插入形成于所述工件上的副定位孔,以决定所述工件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定位单元具备插入到所述主定位孔的外周为圆形的主定位插入部, 所述副定位单元具备: 底座块部件,其至少相对地形成有两个第一平滑面,所述第一平滑面与连接所述主定位单元和所述副定位单元的直线平行; 滑动部,其形成有与所述底座块部件的所述第一平滑面对应且与所述直线平行的第二平滑面;和 副定位插入部,其外周为圆形,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上部,且插入到所述副定位孔, 在对所述工件进行定位时, 所述主定位单元的所述主定位插入部插入所述主定位孔内,并且, 所述副定位单元的所述滑动部被所述第一平滑面引导而在所述直线上移动,吸收所述主定位孔和所述副定位孔的间距误差而将所述副定位插入部插入所述副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敬广杉浦浩一川上孝幸黑田一徹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帕斯卡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