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具体涉及一种扑动幅度可调节的仿蜂鸟扑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1、可悬停的扑翼飞行器设计思路与前飞类的扑翼飞行器有很大的区别,与前飞类的扑翼飞行器相比,可悬停的扑翼飞行器扑动频率更高,扑动角更大;且在控制方面,由于可悬停的扑翼飞行器无尾翼作为控制舵面,只能依赖于于对称或不对称地改变左右扑动翼的运动参数,如扑动角、扑动迎角或者扑动频率等方式来同时产生气动力以及控制力矩,这些飞行方式上的不同,使得前飞类扑翼飞行器与垂直起降类扑翼飞行器在扑动翼气动设计、驱动机构运转方式、动力学模型建立与分析以及姿态位置控制器设计方面天差地别。
2、与传统平飞扑动翼不同,蜂鸟垂直起降扑动翼需要将扑动翼与地面垂直放置,从而将扑动翼产生的推力视为整体飞行器的升力以克服重力,同时扑动翼的升力在上扑与下扑过程中近似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抵消,与前飞类的扑翼飞行器相比,可悬停的扑翼飞行器扑动频率更高,扑动角更大;扑动翼作为可悬停扑翼飞行器升力和推力的主要来源,扑动翼的扑动方式和扑动规律以及扑动翼柔性是其获得悬停高升力、平飞大推力的关键因素,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扑动幅度可调节的仿蜂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行器的主骨架,所述主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前侧板(1)、后侧板(2),所述前侧板(1)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扑动翼(3),所述前侧板(1)、后侧板(2)上连接有驱动扑动翼(3)上下扑动的驱动结构(4),所述主骨架的后侧设置有改变飞行器飞行姿态的姿态操控机构(5),所述姿态操控机构(5)包括与后侧板(2)转动连接的俯仰操控结构(51),所述俯仰操控结构(51)的后侧分别设置有带动两个扑动翼(3)反向转动的偏航操控结构(52)、带动两个扑动翼(3)同向移动的滚转操控结构(53),所述扑动翼(3)包括摇臂(31)、与后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扑动幅度可调节的仿蜂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行器的主骨架,所述主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前侧板(1)、后侧板(2),所述前侧板(1)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扑动翼(3),所述前侧板(1)、后侧板(2)上连接有驱动扑动翼(3)上下扑动的驱动结构(4),所述主骨架的后侧设置有改变飞行器飞行姿态的姿态操控机构(5),所述姿态操控机构(5)包括与后侧板(2)转动连接的俯仰操控结构(51),所述俯仰操控结构(51)的后侧分别设置有带动两个扑动翼(3)反向转动的偏航操控结构(52)、带动两个扑动翼(3)同向移动的滚转操控结构(53),所述扑动翼(3)包括摇臂(31)、与后侧板(2)连接的套管(32),所述摇臂(31)上连接有前缘梁(33),所述套管(32)与前缘梁(33)位置垂直且之间张铺有翼膜(34),翼膜(34)上设置有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扑动幅度可调节的仿蜂鸟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4)包括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从动板(41)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从动板(41)的两侧面开设有齿条,所述扑动翼(3)的摇臂(31)上设置有摇臂齿轮(35),摇臂齿轮(35)与齿条啮合传动。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