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载车,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加注结构、自动加注系统及电动装载车。
技术介绍
1、在大型的工程机械中(如装载机等等),在一些转动的连接节点处常采用一些销轴配合转动的结构,如图1所示的装载机作业装置,其操控部分(包括摇臂、斗杆等等)与铲斗连接的连接节点也都是利用销轴结构进行铰接的。
2、在工程机械中,往往会有着多个这样的连接节点,这样在作业时,连接节点(即销轴连接处)处就会经常发生转动,而且承受着较大压力和摩擦(即高载荷下),因此需要及时的对这些连接节点进行润滑,否则长时间作业时,会在连接节点积聚热量、加速磨损,严重影响作业安全和机体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润滑油加注结构、自动加注系统及电动装载车,可以对销轴连接节点进行智能、自动高效的润滑,保证整个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润滑油加注结构,包括铰接座和活塞杆,所述铰接座和活塞杆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铰接座两端还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所述销轴上固设有内衬套,所述活塞杆在与所述销轴连接处固设有和所述内衬套配合的外衬套,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衬套同轴线设置,所述销轴内在轴线方向上开设有过油通道,所述销轴的两端设置有和所述过油通道片配合的连接部,以利用所述连接部连接外部油管,所述内衬套上开设有内衬油孔,所述销轴开设有和所述内衬油孔配合的轴油孔,所
4、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衬套还要进行防漏油设置,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衬套的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盖,以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衬套间的润滑油漏出。
5、一种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使用如上所述的润滑油加注结构,还包括油箱、油泵、净化器、冷却器和控制器,所述油箱、所述油泵、所述净化器、所述销轴和所述冷却器依次利用油管首尾连接形成润滑油循环通路,所述油泵、所述净化器和所述冷却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感应模组,所述感应模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述活塞杆在与所述销轴连接处开设有和所述感应模组配合的安装孔,所述感应模组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6、优选的,所述销轴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却器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电磁开关阀,以控制润滑油循环通路的通断。
7、同时,所述控制器进一步用于记录油缸伸缩的次数n,进而根据油缸伸缩的次数n优化注油时间间隔t,具体包括:
8、油缸伸缩次数n和注油时间间隔t满足:
9、
10、其中,tmax是最大注油间隔时间,为在油缸在初始使用时的固定值;k为正比例常数,用于调整注油间隔随伸缩次数增加而减少的速率。
11、一种电动装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润滑油加注结构方案,通过在销轴内部打通的过油通道,可以在销轴两端连接油管,可以使得润滑油保持流动状态不断地通过过油通道,并从轴油孔和内衬油孔不断地流至内衬套和外衬套的接触面进行润滑,同时内衬套的外表面设置的均油部,使得润滑油在转动时分布更加均匀;
14、(2)本案中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的设置,使得相对于传统销轴结构的润滑方案,本案通过设置润滑油循环通路可以使得润滑油可以在转动节点可以循环起来,在保证润滑油加注的同时,既可以带走转动节点处的微小异物,减少摩擦磨损,也可以带走长时间工作时,在转动节点处积聚的热量,提高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寿命;
15、(3)本案中还设置了学习控制的模块,通过在前期不同环境中收集处理分析活塞杆伸缩次数和润滑油加注时间的关系,可以在后期运行时使得润滑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科学的适应在不同工况环境下的作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加注结构,包括铰接座(1)和活塞杆(2),所述铰接座(1)和活塞杆(2)通过销轴(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3)上固设有内衬套(31),所述活塞杆(2)在与所述销轴(3)连接处固设有和所述内衬套(31)配合的外衬套(21),所述内衬套(31)和所述外衬套(21)同轴线设置,所述销轴(3)内在轴线方向上开设有过油通道(32),所述销轴(3)的两端设置有和所述过油通道(32)片配合的连接部(33),以利用所述连接部(33)连接外部油管,所述内衬套(31)上开设有内衬油孔(311),所述销轴(3)开设有和所述内衬油孔(311)配合的轴油孔(321),所述轴油孔(321)和所述内衬油孔(311)同轴线设置,所述内衬套(31)外表面上沿周向还开设有和所述内衬油孔(311)配合的导油槽(34),所述内衬套(31)的外表面和所述外衬套(21)的内表面相抵后,所述导油槽(34)和所述外衬套(21)的内表面形成润滑油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
5.一种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润滑油加注结构,还包括油箱、油泵、净化器、冷却器和控制器,所述油箱、所述油泵、所述净化器、所述销轴(3)和所述冷却器依次利用油管首尾连接形成润滑油循环通路,所述油泵、所述净化器和所述冷却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
9.一种电动装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润滑油自动加注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加注结构,包括铰接座(1)和活塞杆(2),所述铰接座(1)和活塞杆(2)通过销轴(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3)上固设有内衬套(31),所述活塞杆(2)在与所述销轴(3)连接处固设有和所述内衬套(31)配合的外衬套(21),所述内衬套(31)和所述外衬套(21)同轴线设置,所述销轴(3)内在轴线方向上开设有过油通道(32),所述销轴(3)的两端设置有和所述过油通道(32)片配合的连接部(33),以利用所述连接部(33)连接外部油管,所述内衬套(31)上开设有内衬油孔(311),所述销轴(3)开设有和所述内衬油孔(311)配合的轴油孔(321),所述轴油孔(321)和所述内衬油孔(311)同轴线设置,所述内衬套(31)外表面上沿周向还开设有和所述内衬油孔(311)配合的导油槽(34),所述内衬套(31)的外表面和所述外衬套(21)的内表面相抵后,所述导油槽(34)和所述外衬套(21)的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锋,罗齐全,陈兴达,曾忠晏,蔡桂煌,万蓝图,郭俊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