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传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组合导线。
技术介绍
1、在超高压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绕组导线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电气性能、效率和可靠性。传统的变压器绕组导线通常使用换位导线来均衡电流分布,减少漏磁和涡流损耗,从而提高变压器的效率和稳定性。传统换位导线的结构设计往往包括漆包线与自粘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漆包线表面涂覆一层自粘漆,并通过精细的换位节距设计,利用自粘漆在高温环境中熔化后形成的粘结效果,实现漆包线的固定和绝缘。这种设计在常规工况下能够提供一定的机械支撑和绝缘性能。
2、然而,随着特高压高压变压器对绕组导线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换位导线设计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在高温、高压和强振动等极端环境下,自粘漆容易发生老化和熔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进而增加漆包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这种情况下,导线容易出现机械强度不足、电气绝缘失效等问题,严重影响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的自粘漆设计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需要精细控制,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特高压组合导线,旨在通过更加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特高压组合导线的机械稳定性以及电气绝缘性能。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组合导线,包括:铜扁线、绝缘漆层、自粘漆层、绝缘线和绝缘纸层,绝缘漆层涂敷在铜扁线的外侧表面,绝缘漆层的表面延铜扁线长度方向螺旋绕设有绝缘线,相邻两圈绝缘线之间填充有自粘漆层,奇数且至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铜扁线表面的绝缘线相互抵持。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铜扁线表面开设有螺旋凹槽,所述绝缘线嵌入在螺旋凹槽内,且绝缘线突出于螺旋凹槽两侧的绝缘漆层表面。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螺旋凹槽的深度为绝缘线高度的1/3-1/2。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线的螺旋节距为绝缘线宽度的2-3倍。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线的绕设角度为30-45°。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线的螺旋节距为铜扁线宽度的0.4-0.5倍。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线的高度为铜扁线厚度的0.3-0.4倍。
1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专利技术采用绝缘线螺旋绕设在铜扁线表面,并通过自粘漆层填充相邻绝缘线之间的空隙,相邻铜扁线表面的绝缘线相互抵持,增加了导线的机械支撑和稳定性,能够在高压和高温环境中保持导线的形状和结构完整性。多层绝缘结构提供了有效的电气隔离,减少了导线间的电击穿和漏电风险,提高了导线的绝缘可靠性。绝缘线与自粘漆相结合的结构设计避免了因自粘漆老化而导致的绝缘失效,同时提供了额外的机械支撑,增强了导线的抗疲劳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扁线(1)、绝缘漆层(2)、自粘漆层(3)、绝缘线(4)和绝缘纸层(5),绝缘漆层(2)涂敷在铜扁线(1)的外侧表面,绝缘漆层(2)的表面延铜扁线(1)长度方向螺旋绕设有绝缘线(4),相邻两圈绝缘线(4)之间填充有自粘漆层(3),奇数且至少为三根铜扁线(1)螺旋换位设置,沿换位螺旋方向相邻铜扁线(1)表面的绝缘线(4)的绕设方向相反,铜扁线(1)表面的绝缘线(4)均抵持在其所在一侧相邻的铜扁线(1)的绝缘漆层(2)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铜扁线(1)表面的绝缘线(4)相互抵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扁线(1)表面开设有螺旋凹槽(11),所述绝缘线(4)嵌入在螺旋凹槽(11)内,且绝缘线(4)突出于螺旋凹槽(11)两侧的绝缘漆层(2)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凹槽(11)的深度为绝缘线(4)高度的1/3-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绝缘线(4)的绕设角度为30-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绝缘线(4)的螺旋节距为铜扁线(1)宽度的0.4-0.5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绝缘线(4)的高度为铜扁线(1)厚度的0.3-0.4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扁线(1)、绝缘漆层(2)、自粘漆层(3)、绝缘线(4)和绝缘纸层(5),绝缘漆层(2)涂敷在铜扁线(1)的外侧表面,绝缘漆层(2)的表面延铜扁线(1)长度方向螺旋绕设有绝缘线(4),相邻两圈绝缘线(4)之间填充有自粘漆层(3),奇数且至少为三根铜扁线(1)螺旋换位设置,沿换位螺旋方向相邻铜扁线(1)表面的绝缘线(4)的绕设方向相反,铜扁线(1)表面的绝缘线(4)均抵持在其所在一侧相邻的铜扁线(1)的绝缘漆层(2)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铜扁线(1)表面的绝缘线(4)相互抵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组合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扁线(1)表面开设有螺旋凹槽(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伟民,陈爱兵,张斌,周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锡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