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170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其特征是取过碳酸钠粉剂为:30-100%(重量百分数);润滑剂为:0-70%(重量百分数),将该二种组份放在混合机内混合均匀为干燥的混合粉末,经压实机压为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及其生产方法,用于水产及观赏鱼类养殖的水质调控及改良。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真正缺氧可造成水体中(尤其是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pH的降低,有机物的分解不彻底,大量有毒的厌氧产物如甲烷、硫化氢、氨氮的含量大大上升,水体下层往往由于缺氧或有机物积聚等更需要增氧。只有彻底改善水体底部的溶氧状况,使整个水体处于富氧状态,才能促进水体生化反应的良性循环,保证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本专利技术作出以前,在已有的技术中,用于水产及观赏鱼类养殖的水质调控及改良产品通常是用粉剂形态的增氧产品,其成分为符合质量要求的粉末状的过碳酸钠,直接经过分装,成为增氧剂成品。采用这种传统的工艺制造的粉末状的增氧剂,通常的使用方法为全池泼洒,因此其应用效果受风向、泼洒的均匀性和在水层不同深度的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粉末状的增氧剂与水反应后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氧气,但仅仅对水体表层有增氧效果,在水体表面形成高溶氧。其向下渗透的能力有限,在使用后20分钟达到最大值,对水体中下层的增氧效果几乎为零。由此可见粉末状的增氧剂对水体的增氧效果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水产养殖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投资小;非粉剂形态不会飘浮于水体表面,可直接泼洒在水中会迅速沉降水体池底,在池底释放,从下至上彻底发挥立体增加水体溶氧的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组成配比按(重量百分数)本专利技术主要取过碳酸钠粉剂为30-100;取润滑剂为0-70,将该二种组份放在混合机内混合均匀,经压实机压为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本专利技术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的形状为颗粒或片状或小块状或球状。本专利技术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粒径为1mm-5c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滑剂为滑石粉或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镁或氢化植物油或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或轻质矿物油或液状石蜡或腊类或硼酸或氯化钠或苯甲酸钠或醋酸钠或油酸钠或月桂醇硫酸钠(镁)或聚氧乙烯单硬酸脂或单月桂蔗糖酸脂或己二酸或富马酸或三醋酸甘油脂或聚乙二醇。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如下按照配比准确称量各组份本专利技术取过碳酸钠粉剂、润滑剂二种组份放在混合机内混合0-30分钟,并混合均匀为干燥的混合粉末;将上述干燥的混合粉末经压实机压实为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然后按照不同的重量分装在包装物中为成品。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制造工艺简单,制作方便,投资小,采用常规设备,制造的非粉剂制剂(颗粒/片状/球状/小块状等)的增氧剂可以直接泼洒,非粉剂制剂(颗粒/片状/球状/小块状等)会迅速沉降水体池底,在池地释放,从下至上立体增氧;非粉剂制剂(颗粒/片状/球状/小块状等)的增氧剂在保持相同氧含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缓释、立体增氧的功能,与普通的增氧剂相比其增氧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佳,具体的来说非粉剂制剂(颗粒/片状/球状/小块状等)的增氧剂对水面的增氧效果比粉末状的过碳酸钠明显且能维持的时间是粉末状的15倍以上;且这种增氧剂能在池塘的不同水层深度均匀分布,使水体处于富氧状态从根本上改善水质。同时,非粉剂制剂(颗粒/片状/球状/小块状等)的增氧剂还能吸附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去除水中的氨氮、硫化氢和藻类毒素,更有效的防止各类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引起的浮头和泛塘。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的组成配比(按重量百分数)取过碳酸钠粉末添加量30;润滑剂滑石粉添加量70,将它们放在温合机内混合均匀为干燥的混合粉末,混合时间为10分钟为干燥混合粉末,再把干燥混合粉末经过压实机压为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其形状为颗粒,粒径为2mm。经过上述方法制造成为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颗粒,在苏州太仓进行试验。试验时间2003年7月21日试验地点苏州太仓水温28-35℃池塘规格20亩,均匀水深2米养殖方式池塘高密度养殖。由于池塘为高密度养殖,夏天天气炎热池塘中投入大量的草料和饵料,同时加入鱼的粪便等,再加上天气突变,凌晨时分草鱼、花白鲢出现浮头现象,数量不断增多,这时仅靠注水增氧显然是不能拯救全塘鱼了。用药方式采用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颗粒直接抛洒。用药量50-100克/亩米,全池泼洒。实验结果用药3分钟后鱼浮头的数量大大减少,5-7分钟后全部下沉入水。这是由于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投入水体后,立即释放出大量氧气,氧气由水底释放出来缓慢上升,这种由下至上的增氧方式大大延长了氧气与水的接触时间,从而增氧更快;这种增氧方式增加了水体的接触层数,使整个水体尤其是下层水体都增加了氧气,从而有效氧也得到了增加。这种直接抛洒的用药方法不仅增氧效果好,而且使用方便快捷抛洒时更能突出重点,用药更科学,完全符合急救增氧的要求。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的组成配比(按重量百分数)取过碳酸钠粉末添加量100;润滑剂0,经压实机压实(产量为2万粒/小时)制造成为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其增氧剂的形状为片状,,粒径为3cm,采用同样方法在相同池塘中进行实验,用药3分钟后鱼浮头的数量大大减少,5-7分钟后全部下沉入水。实施例三本专利技术的组成配比(按重量百分数)取过碳酸钠粉末添加量70;润滑剂硬脂酸镁添加量30,经过混合机混合30分钟,压实机压实(产量为30万粒/小时)制造成为非粉剂制剂,其增氧剂形状为小块状的增氧剂,粒径为10mm,采用同样方法在相同池塘中进行实验,用药3分钟后鱼浮头的数量大大减少,5-7分钟后全部下沉入水。综上所述,非粉剂制剂(颗粒/片状/球状/小块状等)的增氧剂的使用比常规的粉末型增氧剂增氧效果更明显,这一实验效果,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其特征是取过碳酸钠粉剂为30-100%(重量百分数);润滑剂为0-70%(重量百分数),将该二种组份放在混合机内混合均匀为干燥的混合粉末,经压实机压为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的形状为颗粒或片状或小块状或球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粉剂制剂的增氧剂粒径为1mm-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粉剂制剂的水体增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