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661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其由一散热本体的上方设置一凹槽,下方设置一容置槽,于凹槽内设置至少一孔洞,且孔洞与容置槽相通,一发光模块设置于凹槽内,一电源电路设至于容置槽并与发光模块电性相接,其中由一连接器设于电源电路并经由孔洞与发光模块电性相接。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加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的更换便利性,进而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灯具改良结构,其尤指一种发光二极 管灯具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灯泡中,投射灯长久以来一直占了相当固定的比例。传统的投射灯,是使用IIO伏特的卣素投射灯泡,不 但耗电量高,且容易发热,相对的寿命也非常短,平均寿命只有 几个月,在这个电价高涨的年代,不仅非常不环保,且其所散发的高热亦容易造成电线走火等危险意外。因此,现今业者开发出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s, LED)。发光二极管为一种半导体组件,为现今光电产业 发展的重点,其具有效率高、省电能、寿命长、冷发光、反应速 度快及色彩一致性高等众多传统光源无法与的比较的优点,因 此,发光二极管逐渐地逐步取代传统光源的应用。也因为发光二 极管上述的特性,各国政府皆大力推荐使用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 结构来取代传统耗电能的鴒丝灯泡。请参阅图l,为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l'包含一散热壳 体11'、 一电压转换单元12'、 一发光二极管13'与一透镜W。 发光二极管13'与电压转换单元12'皆设置于导热材料制成的散 热壳体ll'内。透镜14'设置于散热壳体ll'的一开口 IV,以 密封散热壳体11'。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l'通过由电压转换单元12 '将原本110伏特的交流电压转换成可提供发光二极管 13'使用的直流电压,使发光二极管13'可以发光而达到投射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l'的发光二极 管13'由一对导线(未图标)连接于电压转换单元12',使电压转 换单元12'可将转换后的直流电压通过由该导线而传送至发光 二极管13',以供应电源给发光二极管13'而使其发光。基于如 此,由于发光二极管13'与电压转换单元12'由该导线焊接于发 光二极管13'与电压转换单元12'之间,使发光二极管13'与电 压转换单元12'电性连接,但此焊接操作将使其组接作业相当繁 瑣费时,也不符环保诉求,且当发光二极管13'或电压转换单元 12'的其中之一损坏时,皆必须将整组汰换掉,也相当不符经济 效益。由于发光二极管灯具装置将逐步取代户外照明设备,因此其 防水性必须相当严谨要求,现有技术虽以透镜14'设于该开口 15',但水份、水气仍极容易进入散热壳体11'内,进而导致零 件短路或锈蚀的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其使用照明质量及寿命,极 需加以克服解决,以突破现有的缺失问题。再者,由于散热问题也攸关此类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发光质量 及寿命,现有技术将该发光二极管13'的热源经该散热壳体11' 向外散出,但该发光二极管13'与散热壳体11'的热源传递缺乏 设计,主要通过发光二极管13'底部有限的散热路径传递至该散 热壳体11',其热传递的效果相当差,诚有一并改善的必要。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新颖发光二极管灯具改 良结构,其可在发光二极管或电压转换单元的其中之一损坏时,而不需汰换整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 结构,其其能使灯具的透镜具有极佳的连结牢固性及防水性,使 能防止水分、水气进入灯具内部,以避免灯具内部零件的锈蚀或 短路,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使用质量及寿命。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其包含 一散热本体,上方设置一凹槽,下方设置一容置槽,该凹槽 与该容置槽相连通,该散热本体设有一沟槽,该沟槽环绕该凹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凹槽内;一电源电路,设置于该容置槽并与该发光模块电性相接; 一阻挡件,设于该沟槽内;以及一透镜,周缘环设有一嵌入件,该嵌入件设置于该沟槽内, 并抵接该阻挡件,该透镜遮蔽该凹槽。本技术中,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承载座,该承载座固设于 该容置槽并容置该电源电路,该散热本体底部"i殳有一接环槽,该 接环槽内设有一阻挡件,该承载座相对该接环槽设有一接环端, 该接环端是嵌4氐入该接环槽内并抵接该阻挡件。本技术中,其中更包含一连接器,该连接器设于该电源 电路与该发光模块间以产生电性导接,该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 一基板,设置于该凹槽上方,以及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基板 的上方。本技术中构,其中该散热本体的周缘设置环设复数个散 热鳍片,该散热本体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为 一体成型; 一散热环,该散热环环设于该散热本体,该散热环与该散热本体具有 一 间 距,该散热鳍片接设于该散热环,该散热环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 为一体成型。本技术中,其中该沟槽内设有一黏着剂,其中该透镜于该沟槽的内壁处以螺栓与该散热本体相固结; 一导热体,该导热 体设于该承载座内并包覆该电源电路,该导热体包含一散热膏。 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其包含一散热本体,上方设置一凹槽,下方设置一容置槽,该凹槽 与该容置槽相连通,该散热本体设有一沟槽,该沟槽环绕该凹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凹槽内; 一电源电路,设置于该容置槽并与该发光模块电性相接; 一黏着剂,设于该沟槽内;以及一透镜,周缘环设有一嵌入件,该嵌入件设置于该沟槽内, 该黏着剂位于该嵌入件与该沟槽间,该透镜遮蔽该凹槽。本技术中,其中更包含一连接器,该连接器设于该电源 电路与该发光模块间以产生电性导接,该发光模块进一步包含 一基板,设置于该凹槽上方,以及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基板 的上方。本技术中,其中该散热本体的周缘设置环设复数个散热 鳍片,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与该该散热本体为一体成型; 一散热环, 该散热环环设于该散热本体,该散热环与该散热本体具有 一 间 距,该散热鳍片接设于该散热环,该散热环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 为一体成型。本技术中,其中该沟槽内设有一阻挡件,该阻挡件位于 该嵌入件与该翻着剂间,其中该透镜于该沟槽的内壁处以螺栓与该散热本体相固结。本技术中,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承载座,该承载座固设于 该容置槽并容置该电源电路,该散热本体底部设有一接环槽,该 接环槽内设有一阻挡件,该承载座相对该接环槽设有一接环端,该接环端是嵌抵入该接环槽内并抵接该阻挡件; 一导热体,该导 热体设于该承载座内并包覆该电源电路,该导热体包含一散热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 具改良结构由一散热本体的上方设置一凹槽,下方设置一容置 槽,于凹槽内设置至少一孔洞,并孔洞与容置槽相通, 一发光模 块设置于凹槽内, 一电源电路设至于容置槽并与发光模块电性相 接,其中由一连接器设于电源电路并经由孔洞与发光模块电性相 接。如此,本技术可增加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的更换便 利性,进而节省成本,并具有极佳的散热性与防水性。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 结构的立体图3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的分解图4为图2的A-A方向剖^L图;以及图5A为本技术其它较佳实施例的沟槽局部剖示图一;图5B为本技术其它较佳实施例的沟槽局部剖示图二;图5C为本技术其它较佳实施例的沟槽局部剖示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散热本体,上方设置一凹槽,下方设置一容置槽,该凹槽与该容置槽相连通,该散热本体设有一沟槽,该沟槽环绕该凹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凹槽内; 一电源电路,设置于该容置槽并与 该发光模块电性相接; 一阻挡件,设于该沟槽内;以及 一透镜,周缘环设有一嵌入件,该嵌入件设置于该沟槽内,并抵接该阻挡件,该透镜遮蔽该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祺连邹东兴连育贤
申请(专利权)人:贸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