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236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由左右两个移动载具和中部的两组同步伸缩机构组成,机构上设有箱架组件,箱架上则安装高压清洗组件。同步伸缩机构的结构包括U形轴架和上下齿轮系统,通过齿轮啮合驱动伸展杆运动,外端箱同步轮使得箱体能够在清理过程中保持平衡。箱架组件由箱体和可固定或活动的外框架构成,外框架装有高压清洗组件。高压清洗组件包含高压泵和喷头,喷头安装在外框架的高压腔内,连接至高压泵以提供强力水流。该装置利用高压清洗组件的喷射产生双向水压差,实现装置稳固贴壁并缓慢移动,有效避免冲击力过大导致的后移问题,从而保证清理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能够适应涵洞内的复杂作业需求,实现高效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深水环境涵洞维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1、深水涵洞是在水利工程中,用于引导水流通过堤坝、堤防或其他障碍物的一种结构。它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水流,以防止洪水泛滥、保护农田、维护河流稳定等。深水涵洞主要应用于水库、堤坝、水电站等水利设施中,涵洞内部设有闸门等控制设施,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和方向。由于水流携带的泥沙和其他物质会在涵洞内沉积,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主要是指在涵洞内壁上积累的各种污物和沉积物,这些附着物会影响涵洞的正常功能,影响水流的畅通和涵洞的结构安全。生物附着物如水藻、苔藓、贝类(如贻贝、牡蛎)和海洋微生物等具有强大的附着力,机械和化学清理常需更高的功率和更强的化学剂,增加了操作风险和环境影响,非生物附着物如泥沙、矿物沉淀物(如钙化物)和锈蚀,随着时间积累,这些沉积物会影响水流并增加结构重量,增加清理难度,尤其是在通道狭窄或形状不规则的地方。

2、针对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的清理,目前有相应的技术与装置进行处理。公开号cn113714173a记载了一种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移动载具(1)和中部的两组同步伸缩机构(2),每个移动载具(1)的内侧分别安装有同步伸缩机构(2),每个同步伸缩机构(2)上安装有箱架组件(3),每个箱架组件(3)上安装有高压清洗组件(5),所述同步伸缩机构(2)包括U形轴架(21)、下齿轮(22)和上齿轮(24),U形轴架(21)的上下翼板分别固定在移动载具(1)的内侧中部,上下翼板之间并列固定有一对或多对固定芯轴(25),在每个固定芯轴(25)的外侧套装有轴管(23),轴管(23)能够转动,在每个轴管(23)的下部固定有下齿轮(22),上部固定有上齿轮(24),各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移动载具(1)和中部的两组同步伸缩机构(2),每个移动载具(1)的内侧分别安装有同步伸缩机构(2),每个同步伸缩机构(2)上安装有箱架组件(3),每个箱架组件(3)上安装有高压清洗组件(5),所述同步伸缩机构(2)包括u形轴架(21)、下齿轮(22)和上齿轮(24),u形轴架(21)的上下翼板分别固定在移动载具(1)的内侧中部,上下翼板之间并列固定有一对或多对固定芯轴(25),在每个固定芯轴(25)的外侧套装有轴管(23),轴管(23)能够转动,在每个轴管(23)的下部固定有下齿轮(22),上部固定有上齿轮(24),各相邻的齿轮彼此啮合,位于最外端的下齿轮(22)和上齿轮(24)分别固定有伸展杆(26),每个伸展杆(26)的外端固定有箱同步轮(27);所述箱架组件(3)包括箱体(31)和外框架(34),在箱体(31)的顶部和底部外侧,各固定有一对箱固定轴(28),所述各箱同步轮(27)分别套装在相应的箱固定轴(28)上能够转动,同一个箱体(31)顶部或底部的一对箱同步轮(27)相互啮合,在箱体(31)的前侧固定或活动安装有所述外框架(34);所述高压清洗组件(5)包括高压泵和高压喷头(57),在所述外框架(3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有高压腔(58),各高压喷头(57)密封安装于高压腔(57)的前端,高压泵的输出端连接各高压喷头(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31)与外框架(34)活动安装时,在箱体(31)的左右两侧壁的前部,分别通过轴座安装有边轴(32),每个边轴(32)上铰接有摆杆(33),每个摆杆(33)的前端与所述外框架(34)固定。同时,还设置有驱摆组件(4),用于调节外框架(34)的摆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水环境涵洞内壁附着物表面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摆组件(4)包括连杆(41)、拉杆(42)、导向杆(43)、导向套(44)和电推杆(45),在外框架(3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连杆(41),连杆(41)的后段交接有拉杆(42),拉杆(42)的后段交接有导向杆(43),在箱体(31)的上侧和下侧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导向套(44),每个导向套(44)内套装相应的导向杆(43),同时,在每个导向套(44)的后侧,设置有与箱体(31)顶部和底部固定安装的电推杆(45),每个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海东聂俊坤丁廉营张海晨邹璇刘贝贝朱莎莎张哲帆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