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套、铆芯和铆钉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045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2
本技术属于铆钉部件领域,涉及铆套、铆芯和铆钉连接结构,其公开了铆套,包括筒体,筒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通,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段的外径,第二连接段的外周面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第一连接段的远离台阶的一端为可受力外翻的形变端,形变端用于抵紧第一工件,以使第一工件夹设在形变端与台阶之间,其中,还公开了铆芯,包括套设在上述的铆套内的杆体,另外还公开了铆钉连接结构,包括上述的铆套和铆芯;本方案可实现铆钉在铆接强度较低的工件时,避免对该工件造成损伤,同时使该工件与被铆接的另一工件相对运动,提高受用产品和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铆钉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铆套、铆芯和铆钉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铆接即铆钉连接,铆接具有较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在包装盒、家具以及汽车飞机等领域,铆接使用到的铆钉由铆套和铆芯共同组成,将铆套插入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后,拉拔铆芯,通过分离铆芯与铆套,使铆套的远离铆帽的一端被铆芯的芯帽挤压产生形变,如外翻或形成镦粗,该端部形变后抵接第一工件,并将第一工件抵紧在第二工件上,而铆套上的铆帽抵紧第二工件,铆帽与铆套的形变端部配合,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夹设在形变端与铆帽之间,使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相互固定,但由于形变端、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铆帽四者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当两个工件中的一个工件因材质较软或存在中空、薄壁结构等因素导致强度较低,该工件极易出现外表面质量缺陷,甚至被挤压受损,另外,该工件也无法通过铆套与另外一个工件产生进行相对运动,铆接后并不具有如剪刀、钳子等铰接的效果,在上述两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使铆钉应用的产品和场景受限较大。

2、因此,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如何实现铆钉在铆接强度较低的工件时,避免对该工件造成损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铆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工件内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穿设在第二工件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周面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台阶的一端为可受力外翻的形变端,所述形变端用于抵紧第一工件,以使第一工件夹设在所述形变端与所述台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相等。

3.铆芯,包括套设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套的筒体内的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一端面固定连...

【技术特征摘要】

1.铆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工件内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穿设在第二工件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周面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台阶的一端为可受力外翻的形变端,所述形变端用于抵紧第一工件,以使第一工件夹设在所述形变端与所述台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相等。

3.铆芯,包括套设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套的筒体内的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形变端相互挤压的芯帽,所述芯帽与所述杆体同轴设置,所述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芯帽的边沿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芯帽的中部的厚度,以使所述芯帽受力内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帽的远离所述杆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帽从其边沿处的厚度到其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旭辉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西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