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铆钉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铆套、铆芯和铆钉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铆接即铆钉连接,铆接具有较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在包装盒、家具以及汽车飞机等领域,铆接使用到的铆钉由铆套和铆芯共同组成,将铆套插入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后,拉拔铆芯,通过分离铆芯与铆套,使铆套的远离铆帽的一端被铆芯的芯帽挤压产生形变,如外翻或形成镦粗,该端部形变后抵接第一工件,并将第一工件抵紧在第二工件上,而铆套上的铆帽抵紧第二工件,铆帽与铆套的形变端部配合,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夹设在形变端与铆帽之间,使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相互固定,但由于形变端、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和铆帽四者处于相互挤压的状态,当两个工件中的一个工件因材质较软或存在中空、薄壁结构等因素导致强度较低,该工件极易出现外表面质量缺陷,甚至被挤压受损,另外,该工件也无法通过铆套与另外一个工件产生进行相对运动,铆接后并不具有如剪刀、钳子等铰接的效果,在上述两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使铆钉应用的产品和场景受限较大。
2、因此,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如何实现铆钉在铆接强度较低的工件时,避免对该工件造成损伤,同时使该工件与被铆接的另一工件相对运动,提高受用产品和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套、铆芯和铆钉连接结构,实现铆钉在铆接强度较低的工件时,避免对该工件造成损伤,同时使该工件与被铆接的另一工件相对运动,提高受用产品和场景。
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铆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
3、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台阶的一端环绕设有向外延伸的用于将第二工件限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的铆帽,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周面用于与第二工件间隙配合,以供第二工件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周向和轴向相对于第一工件运动。
4、在上述的铆套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相等。
5、铆芯,包括套设在如上所述的铆套的筒体内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形变端相互挤压的芯帽,所述芯帽与所述杆体同轴设置,所述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芯帽的边沿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芯帽的中部的厚度,以使所述芯帽受力内翻。
6、在上述的铆芯中,所述芯帽的远离所述杆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凹部。
7、在上述的铆芯中,所述芯帽从其边沿处的厚度到其中部的厚度逐渐减少。
8、在上述的铆芯中,所述芯帽为锥台结构,所述芯帽的细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体的一端面上。
9、在上述的铆芯中,所述杆体的外周面上环绕设有用于与所述筒体过盈配合的胀紧部。
10、在上述的铆芯中,所述胀紧部延伸至所述芯帽处。
11、铆钉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如上所述的铆套和所述的铆芯,所述铆套的所述筒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内,所述铆芯的所述杆体套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铆芯的所述芯帽胀紧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工件夹设在所述筒体上的所述形变端和所述台阶之间,且与所述筒体的第一连接段过盈配合;
12、所述第二工件位于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芯帽之间,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筒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轴向和周向与所述筒体运动配合。
13、在上述的铆钉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过盈配合的沉孔,所述沉孔的沉台设于所述第一工件远离所述第二工件的一侧面上,所述形变端设于所述沉孔的沉台内;所述第二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运动配合的直孔,所述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沉孔的孔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铆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工件内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穿设在第二工件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周面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台阶的一端为可受力外翻的形变端,所述形变端用于抵紧第一工件,以使第一工件夹设在所述形变端与所述台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相等。
3.铆芯,包括套设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套的筒体内的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形变端相互挤压的芯帽,所述芯帽与所述杆体同轴设置,所述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芯帽的边沿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芯帽的中部的厚度,以使所述芯帽受力内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帽的远离所述杆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帽从其边沿处的厚度到其中部的厚度逐渐减少。
6.根据权利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外周面上环绕设有用于与所述筒体过盈配合的胀紧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部延伸至所述芯帽处。
9.铆钉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套和所述的铆芯,所述铆套的所述筒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内,所述铆芯的所述杆体套设在所述筒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铆芯的所述芯帽胀紧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工件夹设在所述筒体上的所述形变端和所述台阶之间,且与所述筒体的第一连接段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铆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过盈配合的沉孔,所述沉孔的沉台设于所述第一工件远离所述第二工件的一侧面上,所述形变端设于所述沉孔的沉台内;所述第二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运动配合的直孔,所述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沉孔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铆套,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工件内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穿设在第二工件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周面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远离所述台阶的一端为可受力外翻的形变端,所述形变端用于抵紧第一工件,以使第一工件夹设在所述形变端与所述台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相等。
3.铆芯,包括套设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套的筒体内的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形变端相互挤压的芯帽,所述芯帽与所述杆体同轴设置,所述芯帽的外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芯帽的边沿处的厚度小于所述芯帽的中部的厚度,以使所述芯帽受力内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帽的远离所述杆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帽从其边沿处的厚度到其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旭辉,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西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