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97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饵料转换时机的选择:从开始摄食-12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8-37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逐步增加,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前后,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2)饲料投喂方法:在幼苗伏底前,将微颗粒配合饲料均匀撒在水面,在幼苗变态伏底后,先将饲料放入小桶中,加水搅拌下沉后,边搅拌水边均匀泼入水中,饲料颗粒的大小逐步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明显提高幼鱼饵料转化效率、幼鱼的生长速度,提高出苗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类幼鱼养殖方法,主要是针对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困难的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半滑舌鳎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是分布于东北亚沿海海域的地方种。半滑舌鳎为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类,分布很广,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海域均产,是黄、渤海海区生长的大型舌鳎。其个体大,味道鲜美,是海产鱼类中的珍贵品种,很受消费者喜爱,由于产量很少,市场价格昂贵,半滑舌鳎的苗种培育非常迫切。在半滑舌鳎的苗种培育过程中,由于幼鱼从活体饵料转化为配合饲料困难,造成随着苗种长到3厘米以后,没有适合的配合饲料投喂,只有大量投喂鲜活饵料,增加苗种培育饵料成本,同时随着幼鱼的生长,活体饵料大小和营养存在不足之处,幼鱼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慢,目前在转化为配合饲料时常出现幼鱼不摄食、大量死亡,严重降低了出苗率,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问题,是制约苗种大规模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明显提高幼鱼饵料转化效率、幼鱼生长速度,是适宜大规模生产半滑舌鳎苗种,提高出苗率的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达到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饵料转换时机的选择半滑舌鳎苗种在仔鱼孵化3天后,便开始开口摄食,从开始摄食-12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投喂量保持在5-10个/ml,8-37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0.5-1个/ml,孵化17~19天,鱼体处于变态伏底发育阶段,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前后,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2)饲料投喂方法在幼苗伏底前,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时,将微颗粒配合饲料均匀撒在水面,随着充气自然分布水中,这样微颗粒在水中悬浮时间长,利于苗种摄食,在幼苗变态伏底后,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时,先将饲料放入小桶中,加水搅拌下沉后,边搅拌水边均匀泼入水中,这样饵料能快速下沉供苗种摄食,饲料颗粒的大小逐步更换,逐渐添加大一个型号的颗粒的饲料,经过3~5天完全转换为大一个型号的颗粒饲料。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的配合饲料为鱼类苗种培育专用微型配合饲料。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于所述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在小球藻和鱼肝乳油中浸泡3-6小时。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的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前2天至变态后2天。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的饲料投喂时在幼苗伏底前,投喂80-150微米粒径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在幼苗变态伏底后,投喂150-250微米粒径的微颗粒配合饲料。本专利技术同其它已有的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特有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确立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化的最佳时机,采用合理的饲料投喂方法,幼鱼饲料转化率可达80%以上,一周内可达95%以上,保障幼鱼饵料转化后,快速生长。(1)饵料转化时机的选择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和生产实验发现,半滑舌鳎苗种早期浮游水中,从体前面摄食,主要摄食活体生物饵料,生长到一定阶段开始变态伏底,摄食开始方式转变,开始从腹面摄食,此时摄食水中活体饵料难度加大,对摄食食物的选择较为宽松,此时要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调控,达到顺利转换幼鱼摄食饵料的种类,提高成活率。(2)投喂方法半滑舌鳎幼鱼摄食方式独特,采用吸食方式从腹面摄食,由于其活动缓慢、不活泼,平面摄食的方式导致其摄食零散,难以形成集群式集体摄食的行为,这样其摄食时间长,摄食范围大,为了保障幼鱼正常摄食,饲料投喂时要做到投喂均匀,投喂的饲料尽快沉底被幼鱼发现而觅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幼鱼饵料转化时机的选择半滑舌鳎苗种在仔鱼孵化3天后,便开始开口摄食,从开始摄食-12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投喂量保持在5-10个/ml,8-37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0.5-1个/ml,孵化17~19天,鱼体处于变态伏底发育阶段,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前两天,即孵化后15天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即鱼类苗种培育专用微型配合饲料(日产日清牌)。投喂配合饲料后,相应增大换水率,每日吸底清除残饵、粪便及其它污物。(2)投喂方法在幼苗伏底前,投喂80~150微米粒径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将微颗粒配合饲料均匀撒在水面,随着充气自然分布水中,这样微颗粒在水中悬浮时间长,利于苗种摄食。在幼苗变态伏底后,投喂150~250微米粒径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先将饲料放入小桶中,加水搅拌下沉后,边搅拌水边均匀泼入水中,这样饵料能快速下沉供苗种摄食。在更换饲料大小时,不能一次性更换为大粒径的型号,逐渐添加大一个型号的颗粒的饲料,经过3~5天完全转换为大一个型号的颗粒饲料。通过以上的方法操作,保证了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的顺利进行,经过3天的调控,幼鱼饲料转化率可达80%以上,幼鱼变态伏底一周后饲料转换率可达95%以上。幼鱼安全的度过了饵料转换的困难阶段,没有出现长期不摄食的现象,饵料转换阶段幼鱼死亡率低,苗种成活率显著提高。实施例2.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它包括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有一些数值参数有所不同,如下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后2天,即孵化后21天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通过以上的方法操作,保证了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的顺利进行,经过3天的调控,幼鱼饲料转化率可达70%以上,一周后饲料转换率可达90%以上,10天后饲料转换率可达100%,幼鱼安全的度过了饵料转换的困难阶段,没有出现长期不摄食的现象,饵料转换阶段幼鱼死亡率低,苗种成活率显著提高。实施例3.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它包括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有一些数值参数有所不同,如下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时,即孵化后18天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通过以上的方法操作,保证了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的顺利进行,经过3天的调控,幼鱼饲料转化率可达75%以上,一周后饲料转换率可达95%以上,10天后饲料转换率可达100%,幼鱼安全的度过了饵料转换的困难阶段,没有出现长期不摄食的现象,饵料转换阶段幼鱼死亡率低,苗种成活率显著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饵料转换时机的选择:半滑舌鳎苗种在仔鱼孵化3天后,便开始开口摄食,从开始摄食-12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投喂量保持在5-10个/ml,8-37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 无节幼体,投喂量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0.5-1个/ml,孵化17~19天,鱼体处于变态伏底发育阶段,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前后,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2)饲料投喂方法:在幼苗伏底前,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时, 将微颗粒配合饲料均匀撒在水面,随着充气自然分布水中,这样微颗粒在水中悬浮时间长,利于苗种摄食,在幼苗变态伏底后,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时,先将饲料放入小桶中,加水搅拌下沉后,边搅拌水边均匀泼入水中,这样饵料能快速下沉供苗种摄食,饲料颗粒的大小逐步更换,逐渐添加大一个型号的颗粒的饲料,经过3~5天完全转换为大一个型号的颗粒饲料。

【技术特征摘要】
1.半滑舌鳎幼鱼饵料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饵料转换时机的选择半滑舌鳎苗种在仔鱼孵化3天后,便开始开口摄食,从开始摄食-12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投喂量保持在5-10个/ml,8-37天投喂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由开始的0.1-0.2个/ml,逐步增加至0.5-1个/ml,孵化17~19天,鱼体处于变态伏底发育阶段,饵料转换的时机选择在变态前后,开始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2)饲料投喂方法在幼苗伏底前,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时,将微颗粒配合饲料均匀撒在水面,随着充气自然分布水中,这样微颗粒在水中悬浮时间长,利于苗种摄食,在幼苗变态伏底后,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时,先将饲料放入小桶中,加水搅拌下沉后,边搅拌水边均匀泼入水中,这样饵料能快速下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寿堂陈四清薛致勇王荣之刘学辉
申请(专利权)人: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