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沼泽泡沼种植茨草养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6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寒地区沼泽泡沼种植茨草养鱼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饲养秋片鱼种的泡沼,面积在2.0hm↑[2]以下,池底淤泥厚度在10cm以上,移栽茨草之前,将泡沼水排干,整平后灌浅水,使之刚好淹没底泥;选择植株高度在15cm以上的茨草,修剪成15~20cm长的小段插入泥中,深度2~3cm,株行距为20cm×30cm,用种量为8~12kg/(100m↑[2]);栽完后灌水10~15cm,15~20天后加深到30~45cm;生长期内,适时调结水位,始终保证茨草茎端在水面下15~20cm,同时及时拔除杂草;放养鱼种前,先下塘清理出鱼路,其宽度为0.5~1.0m,面积在0.5hm↑[2]以下的泡沼,鱼路开成“十”字形,面积在0.5hm↑[2]以上的泡沼开成“井”字形;先投放规格在5.0cm以上的草鱼种和鲤鱼种共2.5~3.0万尾/hm↑[2],10~15天后再补放同样规格的鲢鱼种1.2~1.5万尾/hm↑[2]和鳙鱼种4500~7500尾/hm↑[2];鱼类生长期间,经常加注新水,确保茨草生长所需水位,透明度保持在30~40cm;每隔10~15天施一次生石灰30~40g/m↑[3]水体,调节pH值在7.5~8.5范围内;当茨草基本吃光时,要补充投喂青饲料和精饲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农业技术中的水产养殖,是一种高寒地区沼泽泡沼种植茨草养鱼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茨草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喜欢摄食的沉水性饲料植物。它具有适应性强、喜欢高温、生长快、产量高、易栽培等特点,在河沟、渠道、水塘及水库、湖泊的浅水区都能生长,尤其在沼泽地中分布较广泛,资源量较大。该草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分蘖再生能力,其茎节能发根生长,其断枝可漂浮在水层中,或沉入水底发育成新的生长植株。据测定,营养体植株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饲料价值。分布在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茨草,7月份的鲜草中,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52%、1.44%、0.37%、1.22%和2.99%;9月份鲜草中上述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44%、1.72%、0.17%、1.14%及2.58%。自然取食和人工投喂的结果表明,规格在2.0~3.0cm以上的草鱼非常喜欢摄食,而且容易消化,因此,可以用来培育鱼种。人工栽培试验表明,鲜草产量根据水底淤泥厚度及其肥沃程度而不同,一般产量在8~12万kg/hm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沼泽地中茨草分布广泛、资源量较大的自然条件,利用茨草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鱼类的可食性,进行人工栽培并养鱼,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寒地区种植茨草开发利用沼泽泡沼养鱼的方法。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主要包括如下技术措施。1、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饲养夏花鱼种的泡沼不宜用来栽培茨草,要利用培育秋片的泡沼。泡沼面积在2.0~3.0hm2以下为宜,而且泡底要有10cm以上的淤泥,淤泥越厚越有利于茨草的生长,如果淤泥较少,则应施有机肥15~20t/hm2。移栽前,将泡沼积水排干,在晾晒的同时,进行人工清整。整平后灌水3~5cm,刚好淹没底泥,准备移栽。2、植株种苗的采集和修剪。6月中旬左右,茨草的营养体植株高度达20~40cm,正处在旺盛生长阶段。此时从沼泽地的河沟、渠道和泡沼等水体,选择植株高度在20cm以上,且分枝丛较多、生长旺盛的温丝草,作为种苗。移栽前,要将采集到的植株修剪成15~20cm左右长的小枝。3、种苗的栽植。修剪后的种苗,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栽种。一种方法是将修剪成小段的每节茎枝的下端用粘质的淤泥略加裹一下,像插秧一样取一小束,将裹泥端插入泥中,入泥深度2~3cmm,株、行距为20cm×30cm。另一种方法是,将切成的小段茨草均匀地直接播散入泥(不用裹泥),一头露出,避免放水时浮起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种苗应随时取,随时栽,不宜在阳光下久晒,以便保持新鲜,提高成活率。用种量一般在800~1200kg/hm2。4、栽植后的管理。茨草栽种一次以后,可年年生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对其生长也无妨,但如果过多地清除淤泥则会有影响。另外,种植茨草的泡沼底部淤泥一般均较厚,移栽后可不用施肥。因此,栽植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水质调控和杂草防除。具体方法如下。(1)水位调控茨草是随水向上生长的沉水植物。栽好后不能灌水太满,否则将影响分蘖和再生,减少鲜草产量。要根据其生长情况逐渐加深水位。一般的方法是,刚栽好后灌水深度10~15cm,,最多不超过20cm,可促进茨草扎根和分蘖;15~20天后,幼苗可基本布满泡底淤泥,此时要加深水位至30~45cm,促进其向上生长。正常生长期间,一般以水面高出茨草顶端15~20cm为宜。此外,由于茨草喜欢在清水中生长,所以不能加注浑浊的黄泥水。(2)清除杂草在茨草正常生长期间,要及时拔除其他水生植物,如菱、狗尾草、茭草等,以免影响茨草的生长。特别在栽植后1个月内,由于泡子底部水体较浅,常常生长出大量的青泥苔,这时,可用泼洒硫酸铜溶液杀灭,用量为0.7g/m3水体。5、合理放养鱼种。采用种植茨草养鱼的泡沼,其鱼种投放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鱼种投放时间一般7月上旬左右,茨草可布满全泡,植株高度大多在30~40cm,这时就可以放鱼了。过早或过迟放鱼都不利。若放鱼过早,茨草植株太嫩,鲜草产量不高;放鱼过迟,则茨草偏老,其茎上开始长刺,体长2~3cm的草鱼种取食较困难,造成鲜草资源浪费。(2)开鱼沟鱼种投放前,将茨草向两侧拨开,清出鱼路或称鱼沟,以便鱼类活动。若不清沟开路,鱼种钻进草丛出不来,将被闷死在草丛里。一般面积在0.5hm2以下的泡沼,鱼路开成“十”字形,1.0hm2以上的泡沼开成“井”字形。鱼路宽0.5~1.0m,数量为45~60条/hm2。(3)鱼种合理搭配先放养草鱼种2.5~3.0万尾/hm2和鲤鱼种750~1500尾/hm2,规格均在5cm以上,过10~15天水质逐渐变肥时,再投放鲢鱼种和鳙鱼种,数量分别为1.2~1.5万尾/hm2和4500~7500尾/hm2。6、鱼类的饲养管理。养鱼期间,泡沼水位容易下降,同时茨草自身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所以要经常加注新水,确保一定的水位和透明度,如透明度30~40cm,防止鱼类浮头。每隔10~15天施1次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水体pH值在7.5~8.5左右,用量为30~40g/m3水体。同时。还要做好防病工作。由于泡中的茨草一般可供草鱼摄食40~60天,当发现茨草基本被吃光时,要及时投喂青饲料和精饲料,以保持鱼类长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培育鱼种,鱼种生长较快,可缩短培育时间,成活率较高,省工节资,简便易行,出塘规格大部分在16cm以上。开发沼泽地天然泡沼养鱼和在以草鱼为主养鱼类的水产养殖场,利用泡沼(或鱼池)移栽茨草的办法培育优质大规格鱼种,其效果会更好。具体实施例方式应用实例采用本专利技术在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区,进行了沼泽泡沼种植茨草养鱼的试验研究。试验共进行了3个生长季。该试验区地处北纬46°48°高纬度地带,冬季严寒,冻土层可达2m以上,水体冰层在1.0~1.5m,结冰期180~200天,属高寒地区。试验泡沼面积1.8hm2,由牛轭湖洼地改造而成,已养殖2年商品鱼,然后改为秋片鱼种培育池,泡底淤泥厚度17cm,以沼泽性河流为水源。6月15~20日夏花鱼种出塘后,彻底排干泡底积水,一边晒池,一边整平泡底,与此同时在沼泽地内采集高度在15cm及其以上高度的茨草植株,对高于15cm的植株进行修剪整株,使之成为15~20cm长的小段,然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移栽和栽植后的管理。试验中为防止风干,采用栽完一块,及时用水淹没一块的办法,保证了较高的成活率。7月10~13日开始放鱼。这时鲜草植株密度90~140株/m2,生物量3200~7800g/m2,折合鲜草产量3.27~7.02万kg/hm2,株高27.9~57.3cm,平均株高37.2cm。鱼种投放前,先下到泡中清出150条鱼路或沟,呈“井”字形布局,沟宽50cm。先投放体长在5cm以上的草鱼种2.85万尾/hm2(平均值,下同)和鲤鱼种1200尾/hm2。15~30天后,水质逐渐变肥,有利于浮游生物、悬浮细菌和有机腐屑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资源增殖,这时再增放10cm以上规格的鲢鱼1.29万尾/hm2和鳙鱼种6250尾/hm2。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养殖管理。8月25日以后,泡沼中的茨草被摄食殆尽,这时,开始人工补充投喂饲料,到秋季出塘时,共投喂青饲料2.79万kg/hm2(均采自沼泽地)和精饲料1270kg/hm2(包括豆饼、玉米、糠麸等)。10月上旬并塘越冬时,该试验泡沼共出塘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寒地区沼泽泡沼种植茨草养鱼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饲养秋片鱼种的泡沼,面积在2.0hm2以下,池底淤泥厚度在10cm以上,移栽茨草之前,将泡沼水排干,整平后灌浅水,使之刚好淹没底泥;选择植株高度在15cm以上的茨草,修剪成15~20cm长的小段插入泥中,深度2~3cm,株行距为20cm×30cm,用种量为8~12kg/(100m2);栽完后灌水10~15cm,15~20天后加深到30~45cm;生长期内,适时调结水位,始终保证茨草茎端在水面下15~20cm,同时及时拔除杂草;放养鱼种前,先下塘清理出鱼路,其宽度为0.5~1.0m,面积在0.5hm2以下的泡沼,鱼路开成“十”字形,面积在0.5bm2以上的泡沼开成“井”字形;先投放规格在5.0cm以上的草鱼种和鲤鱼种共2.5~3.0万尾/hm2,10~15天后再补放同样规格的鲢鱼种1.2~1.5万尾/hm2和鳙鱼种4500~7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